standard download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10395.6 (22)申请日 2022.07.11 (71)申请人 金葵葵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鄞州区潘火街 道金源路1 168号9幢902 (72)发明人 金葵葵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专利代理师 王瑞 (51)Int.Cl. G06V 40/16(2022.01) G06V 40/18(2022.01) G06V 10/74(2022.01) G06V 10/80(2022.01) H04L 9/32(2006.01)H04L 9/40(2022.01) (54)发明名称 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 设计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 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与系统, 属于生物识别装 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安装壳体, 所述安装壳 体上设有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内安装设有显示 屏, 所述安装壳体内安装设有人脸采集模块、 虹 膜采集模块、 预处理模块、 提取模块、 融合模块、 计算模块和识别模块, 所述提取模块用于提取人 脸图像和虹膜图像中的 图像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 将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特征和虹膜 图像特征进行 特征融合, 所述计算模块计算融合图像特征与数 据库中的人员融合图像的相似度, 所述识别模块 比对分数与设定分数阈值的识别。 本发明与现有 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设计合理、 识别效率高、 可识 别多模态生物特 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5063869 A 2022.09.16 CN 115063869 A 1.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与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 壳体(1), 所述安装壳体(1)上设有安装槽(2), 所述安装槽(2)内安装设有显示屏(3), 所述 安装壳体(1)上连接设有若干光学变焦摄像头(4)和补光灯(5), 所述安装壳体(1)内安装设 有人脸采集模块(6)、 虹膜采集模块(7)、 预处理模块(8)、 提取模块(9)、 融合模块(10)、 计算 模块(11)和识别模块(12), 所述人脸采集模块(6)用于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 所述 虹膜采集 模块(7)用于获取用户的虹膜图像, 所述预 处理模块(8)用于对收集到的人脸图像和虹膜图 像进行预处理, 所述提取模块(9)用于提取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中的图像特征, 所述融合模 块(10)将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特征和虹膜图像特征进 行特征融合, 所述计算模块(11)用于计 算融合图像特征与数据库中的人员融合图像的相似度, 获得待识别用户与数据库中人员的 比对分数, 所述识别模块(12)用于比对分数与设定分数阈值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脸图像的信息包括人脸的对比度、 人脸的正侧脸程度、 人脸被遮挡的程 度和佩戴眼镜与否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与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虹膜图像的信息包括可用区域面积、 虹膜和巩膜对比度、 虹膜和瞳孔对比 度、 瞳孔边界圆度、 灰度利用率、 虹膜半径、 瞳孔伸缩率、 虹膜和瞳孔同心度、 边缘预留度和 清晰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与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 方法包括: S1: 通过光学变焦摄 像头(4)对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进行实时信息快速采集; S2: 利用预处理模块(8)对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进行定位分割并得到人脸和虹膜的纹 理特征; S3: 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图像特征, 获得人脸特征向量, 提取虹膜图像中的图像特征, 获 得虹膜特 征向量; S4: 将人脸特 征向量和虹膜特 征向量进行 特征融合生成融合后的综合特 征向量; S5: 计算综合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人员的样本综合数据之间的相似度, 获得待识别用 户与数据库中人员的比对分数; S6: 若比对分数大于设定分数阈值, 则确认待识别用户为数据库中人员, 若比对分数小 于设定分数阈值, 则确定待识别用户不是 数据库中人员。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063869 A 2基于人脸与 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 变焦镜头设计方 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 生物识别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是指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 焦镜头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人的身份特征是人的基本信息,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口令, 密码, ID卡等基 于知识和实物的身份鉴别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和高安全级别的需求, 同时也给用户的 使用带来了不便, 当今社会, 智能化、 信息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规模的身份鉴别技术 对于国土安全、 公共安全、 金融安全和网络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 过计算机与光学、 声 学、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 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 指静脉、 人脸、 虹膜 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 声音、 步态 等)来进行个 人身份的鉴定 。 [0003]目前, 生物识别技术正在逐渐步入大规模应用的时代, 在所有的生物识别技术中, 人脸和虹膜识别均为非接触式采集、 识别, 安全干净, 避免了病菌的传播, 生物识别装置中 大多使用光学变焦镜头用以采集信息, 但是目前大多 数的生物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只对特 定的一种生物特征进 行采集和识别, 限制了光学变焦镜头的应用范围, 因此, 需要一种基于 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 头设计方法与系统来 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设计合理、 识别效率高、 可识别多模态生物特 征的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 头设计方法及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 学变焦镜头 设计方法与系统, 包括安装壳体, 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内安 装设有显示屏, 所述安装壳体上连接设有若干光学变焦摄像头和补光灯, 所述安装壳体内 安装设有 人脸采集模块、 虹膜采集模块、 预处理模块、 提取模块、 融合模块、 计算模块和识别 模块, 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 所述虹膜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虹 膜图像, 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收集到的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进行预处理, 所述提取模块 用于提取人脸图像和虹膜图像中的图像特征, 所述融合模块将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特征和虹 膜图像特征进 行特征融合,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融合图像特征与数据库中的人员融合图 像的相似度, 获得待识别用户与数据库中人员的比对分数,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比对分数与 设定分数阈值的识别。 [0006]作为改进, 所述人脸图像的信息包括人脸的对比度、 人脸的正侧脸程度、 人脸被遮 挡的程度和佩戴眼镜与否 。 [0007]作为改进, 所述虹膜图像的信息包括可用区域面积、 虹膜和巩膜对比度、 虹膜和瞳 孔对比度、 瞳孔边界圆度、 灰度利用率、 虹膜半径、 瞳孔伸缩率、 虹膜和瞳孔同心度、 边缘预 留度和清晰度。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5063869 A 3
专利 基于人脸与虹膜融合识别的光学变焦镜头设计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8:54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81.5 KB)
分享
友情链接
信息安全工程师 每日一记 高频考点口袋书 2022适用 .pdf
T-ISEAA 001-20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pdf
产品采购安全管理制度.pdf
生成式大模型安全与隐私白皮书-之江实验室.pdf
GB-T 2680-2021 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pdf
GB-T 1553-2023 硅和锗体内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定 光电导衰减法.pdf
GB-T 42888-2023 信息安全技术 机器学习算法安全评估规范.pdf
GB-T 2362-1990 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pdf
NB-T 10333-2019 水电工程场内交通道路设计规范.pdf
GB-T 33667-2017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pdf
GB-T 37933-2019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专用防火墙技术要求.pdf
GB-T 31432-2015 独山玉 命名与分类.pdf
AQ 1008-2007 矿山救护规程.pdf
GB-T 42560-2023 系统与软件工程 开发运维一体化 能力成熟度模型.pdf
DB12-T 1297-2023 电子政务云平台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天津市.pdf
SN-T 0987.7-2013 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 第7部分: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pdf
DB34-T 4102-2022 废旧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贮存安全技术条件 安徽省.pdf
T-ZWCHEMA 001—2023 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程.pdf
SN-T 3093-2012 残渣燃料油中钠、铝、硅、硫、钙、钒、铁、镍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pdf
GB-T 14506.14-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4部分:氧化亚铁量测定.pdf
1
/
8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381.5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