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45610.4 (22)申请日 2022.08.30 (71)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 地址 71005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 申请人 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黄廷林 李凯 胡瑞柱 卜建伟  雷春元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6 专利代理师 王孝明 (51)Int.Cl. C02F 1/52(2006.01) B01D 21/00(2006.01) B01D 21/28(2006.01)B01D 21/24(2006.01) B01J 2/28(2006.01) F26B 21/00(2006.01) C02F 101/3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 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 砂烘干方法, 包括鼓风机与微砂烘干进气总管的 一端相连, 微砂烘干进气总管上设置有用于加热 烘干进气的加热器, 微砂烘干进气总管的另一端 分别与第一微砂烘干进气支管的一端和第二微 砂烘干进气支管的一端相连。 开启鼓风机, 打开 加热器, 加热器加热烘干进气, 分别从第一微砂 烘干进气支管和第二微砂烘干进气支管两个方 向给混合区中的微砂送加热后的气体, 排除微砂 中的水分, 带有水分的气体从人孔排出, 根据出 气湿度判断内部烘干情况; 停止烘干, 通过人孔 进入罐体内取样, 检查微砂烘干状态。 该方法能 够解决现有的造粒流化床在冬季受低温的影响, 微砂结冰, 导致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无法正常运 行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15367852 A 2022.11.22 CN 115367852 A 1.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该方法采用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 系统, 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系统包括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的罐体(1), 所述 的罐体(2)顶部设置有 人孔(28), 所述的罐体(1)内从底部到顶部 分为依次连通的污泥浓缩 区(101)、 循环造粒区(102)、 分离区(103)和集水区(104), 所述的循环造粒区(102)内安装 有中筒(2)和内筒(3), 其特 征在于: 还包括鼓风机(4), 鼓风机(4)与 微砂烘干进气总管(5)的一端相连, 微砂烘干进气总管 (5)上设置有用于加热烘干进气的加热器(6), 微砂烘干进气总管(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微砂烘干进气支管(7)的一端和第二 微砂烘干进气支管(8)的一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微砂烘干进气支管(7)的另一端与中筒(2)的底部相连, 使得烘干进气进入 中筒(2)内底部的混合区(10)底部, 混合区(10)位于内筒(3)底端的下 方; 所述的第二微砂烘干进气支管(8)的另一端与中筒(2)的收缩内壁(11)相连, 使得烘干 进气进入中筒(2)内的回流出水狭缝(12)处, 回流出水狭缝(12)位于内筒(3)底端与收缩内 壁(11)之间; 所述的混合区(10)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布水器(29), 布水器(29)能够阻挡混合区 (10)中的微砂; 所述的混合区(10)的底部连接有伸出至罐体(1)外的进水管(22), 进水管(22)上连接 有微砂底部排水 管(30); 所述的混合区(10)上方的中筒(2)侧壁上连接有微砂检测排水管(31)的一端, 微砂检 测排水管(31)的另一端伸出至罐体(1)外;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打开罐体(1)顶部的人孔(27), 检查罐体(1)顶部的出水管(23)以及集水区 (104)是否存在积泥的情况, 如存在积泥的情况, 则应及时清除, 如不存在积泥的情况, 则开 始步骤二; 步骤二, 开启搅拌驱动电机(17), 使搅拌叶片(18)以最大转速搅拌后, 静沉, 使得微砂 沉降在混合区(10)并通过布水器(29)阻挡承托; 打开中筒(2)侧壁上的微砂检测排水管 (31), 观察经过混合后混合区(10)上方的中筒(2)中的泥水中是否带有微砂; 若带有微砂, 关闭微砂检测排水管(31), 继续使搅拌叶片(18)以最大转速搅拌, 静沉, 重复操作和观察, 直到泥水中不带有微砂, 实现微砂与泥的彻底分离; 若不带有微砂, 微砂检测排水管(31)保 持排水状态, 直到水排干净为止; 步骤三, 进水管(22)以最低负荷继续进水, 直到进水溢出循环造粒 区(102), 停止进水, 继续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 步骤四, 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操作, 直到微砂检测排水管(31)中排出的水清澈为 止, 此时循环造粒区(102)内的微砂絮凝体已被全部分离; 步骤五, 开启搅拌叶片(18), 打开微砂底部排水管(30), 直到循环造粒区(102)无水为 止, 搅拌叶片(18)在搅拌过程中若过 载报警, 则应关机停止搅拌, 自然渗水; 步骤六, 开启鼓风机(4), 打开加热器(5), 加热器(5)加热烘干进气, 分别从第一微砂烘 干进气支管(7)和第二微砂烘干进气支管(8)两个方向给混合区(10)中的微砂送加热后的 气体, 排除微砂中的水分, 带有 水分的气 体从人孔(27)排出, 根据出气湿度判断内部烘干情 况; 停止烘干, 通过 人孔(27)进入罐体(2)内取样, 检查 微砂烘干状态。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367852 A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以 最大转速搅拌15min后, 静沉5min; 步骤五中, 自然渗水24小时以上; 步骤 六中, 加热器(5)加 热烘干进气的温度至7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罐体 (1)、 中筒(2)和内筒(3)从外向内依次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筒(2)和内筒(3)的顶端开放, 内 筒(3)的底端开放, 中筒(2)的底端封闭; 所述的中筒(2)的顶端高于内筒(3)的顶端, 形成回 流入水口(9); 所述的中筒(2)的底端低于内筒(3)的底端, 中筒(2)的底部设置有底端封闭 的混合区(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筒 (2)的侧壁靠近内筒(3)的底端的位置向内收缩形成收缩内壁(11), 使得内筒(3)的底端和 收缩内壁(1 1)之间形成回流出 水狭缝(12), 用于形成局部负压, 提供回流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内筒(3)内为 造粒流化区(13), 内筒(3)和中筒(2)之间为回流区(14), 中筒(2)和罐体(1)之间为污泥沉 降区(15); 所述的回流区(14)通过回流出 水狭缝(12)与混合区(10)的顶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筒 (3)中安装有搅拌轴(16), 所述的搅拌轴(16)的顶端伸出内筒(3)的顶端, 穿过所述的分离 区(103)和集水区(104), 伸出所述的罐体(1)的顶端, 搅拌轴(16)通过安装在罐体(1)顶端 的搅拌驱动电机(17)带动旋转; 所述的搅拌轴(16)的底端伸入至混合区(10)内, 且搅拌轴 (16)的底端可转动式安装在混合区(10)内的布水器(29)上; 所述的造粒流化区(13)和混合 区(10)内的搅拌轴(16)上安装有搅拌叶片(1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污泥浓 缩区(101)内安装有设置在罐体(2)底部内侧的刮泥板(19), 刮泥板(19)通过罐体(1)底部 安装的刮泥驱动电机(20)驱动旋转刮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罐体 (1)和中筒(2)之间以及中筒(2)和内筒(3)之间均通过肋板(21)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水管 (22)上还设置有加药管(27); 所述的集水区(104)顶部的罐体(2)顶盖上设置有出水管 (23); 所述的污泥浓 缩区(10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24)。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367852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微砂烘干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5: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