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61425.6 (22)申请日 2022.07.20 (71)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 学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拱 墅区潮王路 18号 (72)发明人 高红俐 赏鸿斌 单晓锋 詹京松  黄心畏 林志远  (74)专利代理 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专利代理师 冷红梅 (51)Int.Cl. G01N 3/32(2006.01) G01N 3/02(2006.01) G01N 21/84(2006.01) (54)发明名称 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 形场测量方法 (57)摘要 一种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 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疲劳 裂纹扩展试验前准备工作; 步骤2: 采集 设定数量 Q&P钢紧凑拉伸CT试件两面的显微裂纹图像和散 斑图像; 步骤3: 得到疲劳短裂纹扩展速率; 步骤 4: 得到裂纹尖端 位移场的数据; 步骤5: 结合虚拟 引伸计技术分析疲劳短裂纹在不同长度的闭合 效应演化规律; 步骤6: 结合显微裂纹图像, 分析 不同长度下、 一个载荷循环内裂纹闭合过程中裂 纹形态的演变规律; 步骤 7: 结合采集到的散斑图 像, 分析不同长度下、 一个载荷循环内裂纹闭合 过程中裂纹尖端应变场的演变规律。 本发明解决 了QP钢裂纹闭合过程中疲 劳短裂纹尖端区域小、 变形梯度大、 材 料各向异性强等测量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15235924 A 2022.10.25 CN 115235924 A 1.一种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前准备工作; 步骤2: 进行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采用双显微相机在不同裂纹长度下同步采集Q&P钢紧 凑拉伸CT试件两面的显微裂纹图像和散斑图像各5 0张; 步骤3: 采用DIP技术对拍摄到的显微裂纹图像, 进行QP钢疲劳短裂纹扩展形态及裂纹 长度识别和 测量, 得到疲劳 短裂纹扩展速率; 步骤4: 采用显微DIC技术对拍摄到的散斑图像, 进行疲劳短裂纹尖端位移场的分析, 得 到裂纹尖端位移场的数据; 步骤5: 根据步骤4所得的数据结合虚拟引伸计技术分析疲劳短裂纹在不同长度的闭合 效应演化 规律; 步骤6: 根据步骤5结果结合采集到的显微裂纹图像, 分析不同长度下、 一个载荷循环内 裂纹闭合过程中裂纹形态的演变规 律; 步骤7: 根据步骤5的结果结合采集到的散斑图像, 分析不同长度 下、 一个载荷循环内裂 纹闭合过程中裂纹尖端应 变场的演变规 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试验前准备工作包括系统调试, 相机标定, 试件制备, 用张氏标定法 对相机进行标定, 由于散斑图像中ROI的置信度要求, 所以需要制备显微散斑, CT试件一侧 打磨成漫反射效果的光面, 一面制备显微散斑, 把试件安装疲劳试验机上, 并在两边安装双 显微相机, 每 个相机搭配一个镜 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 拍摄显微裂纹图像的相机, 分辨率5472 ×3648pixel, 横向视场应控 制在2mm, 横向视场需略大于疲劳短裂纹的长度, 并对拍摄图像进行矫正, 记录图像空间分 辨率, 图像空间分辨率要求在0.35μm/pixel,拍摄显微散斑图像的相机, 分辨率4096 × 3000pixel, 视场控制在4mm ×2mm, 便于后续DIC分析, 并对拍摄图像进行矫正, 记录图像空 间分辨率, 图像空间分辨 率要求在1 μm/pixel。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用显微相机采集散斑图像并矫正, 作为参考图像, 设定试验 载荷和频率等进行疲劳扩展试验, 对采集到的图像, 进 行保存; 通过双显微摄像相机同步采 集不同裂纹长度下一个载荷循环内的显微裂纹图像和散斑图像各50张, 对采集到的图像, 进行保存; 观 察最大力值下的显微裂纹图像, 当裂纹图像在视场中, 则继续试验; 反之, 裂纹 长度超出视场则停止试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采集软件接受控制疲劳试验机的控制单元反馈的力值, 当力值等于 设定的采集载荷值时, 触发相机采集。 6.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基于疲劳短裂纹识别 及扩展长度测量算法, 利用最大力值显 微裂纹图像, 计算裂纹长度并分析短裂纹扩展速率。 7.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235924 A 2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疲劳短裂纹识别及 扩展长度测量算法主要利用高通滤波, 自 适应阈值滤波和裂纹骨架提取来获得裂纹长度。 8.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 对拍摄到的散斑图像, 进行图像的矫正, 通过DIC 分析得到位 移场数据, 过程是: 选取两幅散斑图像, 一幅是试件变形前采集的参考图像, 另一幅是试件 变形后的图像, 用互相关函数找到任意一点变化前后的位移, 从而获得裂纹尖端位移场数 据。 9.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中, 在裂纹尖端后 方20 μm,40 μman d 80 μm布置虚拟引伸计, 结合 位移场数据, 测量裂纹尖端后不同距离处的疲劳裂纹张开位移, 获得一个载荷循环中不同 载荷下的裂纹张开 位移, 进一 步分析裂纹闭合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所述步骤6中, 根据得到的裂纹闭合情况, 结合采集得到的显微裂纹图像, 分析裂纹张 开和闭合时, 同一循环内, 不同载荷下, 疲劳 短裂纹形态的演变。 10.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混合图像处理 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7中, 根据短裂纹尖端位移场数据结合裂纹闭合效应演化规律, 通 过对散斑图像进行应变场分析, 得到Q&P钢裂纹闭合过程中疲劳短裂纹尖端变形场演化规 律; 所述步骤7中, 主要过程是通过位移场数据的微分, 可以直接计算出应变场, 为了降低 噪声, 用格林拉格朗日应 变张量来描述应 变, 用局部最小二乘变换技 术来求解应变。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235924 A 3

PDF文档 专利 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第 1 页 专利 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第 2 页 专利 混合图像处理的双显微疲劳裂纹和尖端变形场测量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6: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