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93694.9
(22)申请日 2022.09.08
(71)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徐 东大
街91号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孝感供电
公司
(72)发明人 罗致 王成智 黄旦莉 吴优
蒋晶晶 朱黎黎 杨帆 向环
汤哲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 合伙) 11765
专利代理师 张亚超
(51)Int.Cl.
H02J 3/38(2006.01)H02J 13/00(2006.01)
H02S 50/00(2014.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 网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汇 流并网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执行光伏发电指令; 本发明还
提出了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系统, 包括多组太
阳能发电组件 单元。 本发明监测光伏电站输出端
口的电压值及电流值, 以一拖N组光伏电站的接
入方式实时获取光伏电站运行参数, 对光伏电站
进行实时监控; 输入侧电性连接有光伏电站, 用
于获取组件级逆变器并网接入指令, 执行光伏电
站与电网的交流并网; 实时获取 组件级逆变器 反
馈的输出端口的电压值及电流值是否正常的判
断信息, 反馈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结果; 通过组件
级逆变器实时消除光伏电站的PID效应, 同时组
件级逆变器能够保证光伏电站直流侧电压为40V
左右, 从而在源头上杜绝PID效应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5173478 A
2022.10.11
CN 115173478 A
1.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 网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执行光伏发电指令: 对太阳能发电组件进行检测, 同时确定线路之间连接是否正
常, 工作人员通过电站控制设备发出启动命令;
S2、 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运作: 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接收到电站控制设备发出的
指令后, 太阳能设备运作,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 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并通过存储设备进行存
储, 方便集中进行输送;
S3、 光伏电站输出端数据监测: 在光伏电站输出端安装相应的数据监测设备, 从而对电
站输出数据进行监测, 同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电站控制端和并 网控制端;
S4、 组件级逆变器并网接入: 将组件级逆变器连接到电站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上, 通
过组件级逆变器实时消除光伏电站的PID效应, 同时组件级逆变器能够保证光伏电站直流
侧电压为40V左右, 在源头上杜绝PID效应, 同时还 能在产生PID效应时, 通过组件级逆变器
的判断分析, 高质量去除光伏电站的PID效应, 保证发电的稳定性;
S5、 并联接入电流输入电路: 通过组件级逆变器和太阳能电站输出端连接, 便于太阳能
电站所发出的电流能稳定的输入到电路中;
S6、 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网: 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转化的电能通过电路进行并网, 稳
定的供给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3 中电站输出
数据包括 光伏电站输出端口 的电压值及电流 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布式采集太
阳能设备包括主体部件和辅助部件, 所述主体部件由太阳能电池板、 逆变器设备、 交直流配
电箱、 光伏计量电表箱、 支架组成; 所述辅助部件由光伏线缆、 交流线缆、 管卡、 避雷带及避
雷接地、 变压器、 配电柜组成。
4.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组太阳能发电组件单元, 所述太阳
能发电组件单元上电气连接有汇流箱模块, 多个汇流箱模块的一侧共同电气连接有电站输
出电路模块, 所述电站输出电路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电流输入电路模块, 所述电流输入电路
模块的一侧电气连接有组件级逆变器模块, 所述组件级逆变器模块上数据采集器模块, 所
述数据采集器模块上连接有环境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环境监测单元和太阳能发电组
件单元相对应, 所述组件级逆变 器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电网单 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监测单元
包括与数据采集器模块连接的辐照仪和温度仪, 所述辐照仪和温度仪安装在多组太阳能发
电组件单 元的中部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和数据采集器模块相连接的电站控制台模块, 所述电站控制台模块上连接有远程控制站模
块, 所述电站控制台模块上连接有光伏控制器模块, 所述组件级逆变器模块和电站输出电
路模块以及电流输入电路模块相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照仪模块采
用RS485型和模拟量型两种中任一种。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173478 A
2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方 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方法及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
统。 它是一种新型 的、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 它倡导就近发电, 就
近并网, 就近转换, 就近使用的原则, 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同时
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 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000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范围: 可在农村、 牧区、 山区, 发展中的大、 中、 小城市或
商业区附近 建造, 解决当地用户用电需求, 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是建在城
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 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 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
户供电。
[0004]在光伏系统工作中, P ID效应十分 明显, 而P ID全称电势诱导衰减, 是指 光伏组件与
地面形成 高强度负电压, 其形成的电位差将导致 发电效率衰减的问题, PID效应的直接危害
是使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 使电池表面钝化效果恶化, 从而导致电池片的填充因子、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降低, 致使光伏组件整体输出功率衰减, 由于填充因子损失的越来越
多, 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板导电性能越来越差, 导致电池组件的发电性能下降, 最多能达到
50%甚至更高, 这是本领域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技 术难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PID效应使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
使电池表面钝化效果恶化, 从而导致电池片的填充因子、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降低, 致使光
伏组件整体输出功率衰减, 由于填充因子损失的越来越多, 光伏系统中光伏电板导电性能
越来越差, 导致电池组件的发电性能下降, 最多能达到50%甚至更高的不足, 而提出的一种
光伏发电汇流并 网方法及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 术方案:
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 网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执行光伏发电指令: 对太阳能发电组件进行检测, 同时确定线路之间连接是否
正常, 工作人员通过电站控制设备发出启动命令;
S2、 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运作: 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接收到电站控制设备发
出的指令后, 太阳能设备运作, 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 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并通过存储设备进
行存储, 方便集中进行输送;
S3、 光伏电站输出端数据监测: 在光伏电站输出端安装相应的数据监测设备, 从而
对电站输出 数据进行监测, 同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电站控制端和并 网控制端;
S4、 组件级逆变器并网接入: 将组件级逆变器连接到电站分布式采集太阳能设备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173478 A
3
专利 一种光伏发电汇流并网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8: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