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71866.2
(22)申请日 2022.08.31
(71)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 街86号
申请人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万州供电分公
司
(72)发明人 谭栖林 向小祥 项波 熊道兵
胡伟楠 王矩刚 李红兵 张鹏兴
徐毅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129
专利代理师 胡博文
(51)Int.Cl.
H02J 9/06(2006.01)
H02J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
控制系统,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 连接
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正 极, 检测控制电路的电
源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 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输
出端连接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 逆变器INV的输
出端连接于变压器T1的一次侧, 变压器T1的二次
侧连接于整 流电路REC的输入端, 整流电路REC的
输出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负极; 所述检
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检
测输入端, 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逆变器
INV的控制输入端, 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
与远程监控 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电池 管理芯片用
于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 所述电池管理芯片
与控制单 元通信连接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5378117 A
2022.11.22
CN 115378117 A
1.一种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控制电路、 电池管理芯
片、 控制单 元、 逆变器INV、 变压器T1、 整流电路RE C以及远程 监控单元;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正极, 检测控制电路的电
源输入端连接于蓄电池, 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 逆变器
INV的输出端连接于变压器T1的一次侧, 变压器T1的二次侧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
整流电路RE C的输出端连接 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负极;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检测输入端, 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
端连接于逆变器INV的控制输入端, 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 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与控制单元通信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控制电
路包括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电阻R4、 电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容C1、 齐纳二极
管D2、 光耦OC1、 三极管Q2、 三极管Q3以及PMOS管Q1;
电阻R1的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 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接地, 电
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3连接于齐纳二极管D2的负极, 齐纳二极管D2的
正极通过电阻R4连接 于三极管Q3的基极, 齐纳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1接地;
PMOS管Q1的源极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端, PMOS管Q1的漏极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电
源输出端, PMOS管Q1 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于PMOS管Q1 的栅极, PMOS管Q1 的栅极连接于三
极管Q2的发射极, 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地, 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三极管Q3的
发射极, 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 于PMOS管Q1的源极;
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齐纳二极管D2的正极, 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
极接地, 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电阻R6的一端, 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检测控
制电路的检测输出端, 光耦OC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其中, 三极管Q2为P型三极管, 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点与电池管理芯片的充电电
源端连接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
括中央控制芯片、 逆变 器控制芯片以及时钟电路;
所述中央控制芯片与电池管理芯片通信连接, 中央控制芯片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检测
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出端, 中央控制芯片与逆变器控制芯片通信连接, 时钟电路与中央控制
芯片通信连接, 中央控制芯片通过 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 监控单元通信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程监控单
元包括监控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 触控显示器以及声光报警器;
所述监控服务器与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监控服务器与存储服务器和
触控显示器通信连接, 监控服 务器的控制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
块为5G模块或者2.4G电力无线专网模块。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78117 A
2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控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配电网中由直流母线为配电网中的直流设备供电, 比如保护装置、 控制器件以
及通信设备等, 但是, 在实际运行中, 往往存在直流母线故障而断电的情况, 从而使得配电
网不能稳定可靠的工作。
[0003]虽然现有技术中设置有相应 的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但是, 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
无法自动投退, 从而为配电网带来 安全隐患。
[0004]因此,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 术手段。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过一种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能够在
直流母线断电以及 恢复供电时使得蓄电池能够快速的投入以及推出供电状态, 从而确保配
电网持续可靠的工作, 而且, 整个系统结构 简单, 成本低。
[000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包括检测控制电路、 电池管
理芯片、 控制单 元、 逆变器INV、 变压器T1、 整流电路RE C以及远程 监控单元;
[0007]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正极, 检测控制电路
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于 蓄电池, 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 逆变
器INV的输出端连接于变压器T1的一次侧, 变压器T1的二次侧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输入
端, 整流电路RE C的输出端连接 于直流母线的硅链D1的负极;
[0008]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检测输入端, 控制单元的控制
输出端连接于逆变器INV的控制输入端, 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
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芯片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 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与控制单元通
信连接。
[0009]进一步,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电阻R4、 电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容C1、 齐纳二极管D2、 光耦OC1、 三极管Q2、 三极管Q3以及PMOS管Q1;
[0010]电阻R1的一端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 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接
地, 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3连接于齐纳二极管D2的负极, 齐纳二极
管D2的正极通过电阻R4连接 于三极管Q3的基极, 齐纳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1接地;
[0011]PMOS管Q1的源 极作为检测控制电路的电源端, PMOS管Q1的漏极作为检测控制电路
的电源输出端, PMOS管Q1 的源极通过电阻R7连接于PMOS管Q1 的栅极, PMOS管Q1 的栅极连接
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 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8接地, 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三极管
Q3的发射极, 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 于PMOS管Q1的源极;
[0012]光耦OC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齐纳二极管D2的正极, 光耦 OC1的发光二极管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5378117 A
3
专利 配电网蓄电池自动投退控制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8: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