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349002.2 (22)申请日 2022.10.31 (71)申请人 云南省中 医医院 (云南中 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650021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 华街 120号 (72)发明人 姜丽娟 张彩艳 黄玉 祁燕  张建容  (74)专利代理 机构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53115 专利代理师 赛晓刚 (51)Int.Cl. A61K 36/884(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15/00(2006.01)A61P 1/08(2006.01) A61P 27/16(2006.01) A61P 39/00(2006.01) A61P 25/20(2006.01) A61P 25/28(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5/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 贴及其制备方法, 该中药敷贴主要由以下重量份 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 30g、 菟丝子15g、 肉苁 蓉 15g、 桑椹15g、 当归15g、 川芎15g、 丹参15g、 赤芍 15g、 三七花10g、 佛手10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泽泻15g、 川牛膝15g;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通过合 理的配伍关系, 粉碎后以白酒5ml及生姜汁约 10ml, 再加适量沸水调成糊状敷与穴处, 能够和 气血、 充冲任、 畅胞络、 调脏腑, 并且在大量的临 床病历使用过程中, 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应用于敷贴治 疗, 具有内外兼治之功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115518116 A 2022.12.27 CN 115518116 A 1.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 28‑32g、 菟丝子14 ‑16g、 肉苁 蓉14‑16g、 桑椹14 ‑16g、 当归14 ‑16g、 川芎14 ‑16g、 丹参14 ‑16g、 赤芍14‑16g、 三七花8 ‑12g、 佛手8 ‑12g、 炒白术14 ‑16g、 茯苓14 ‑16g、 泽泻14 ‑16g、 川牛膝14 ‑ 1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药组合 物按重量份计, 由包括如下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30g、 菟丝子15g、 肉苁蓉15g、 桑椹 15g、 当归15 g、 川芎15 g、 丹参15 g、 赤芍15 g、 三七花10 g、 佛手10 g、 炒白术15 g、 茯苓15 g、 泽泻 15g、 川牛膝15g。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 步骤1, 准备药材, 按重量份计准备所需的中药组合物: 黄芪30g、 菟丝子15g、 肉苁蓉 15g、 桑椹15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丹参15 g、 赤芍15 g、 三七花10 g、 佛手10 g、 炒白术15 g、 茯苓 15g、 泽泻15g、 川牛膝15g; 步骤2, 混合药材, 将步骤1准备好的各中药药材, 独自用机器粉碎后混合, 然后向得到 的药材混合物中加入5 0°以上白酒5ml及生 姜汁约10ml, 再用适 量沸水调成糊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步骤2中药 材粉碎为6 0‑300目细粉。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18116 A 2一种防治 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宫腔粘连(intra  uterine adhesion, IUA)系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 随着宫腔操作 增加IUA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 中医认为宫腔操作系金刃直损胞宫胞脉胞络, 耗伤肾气精 血, 致使气血运行不畅、 肾阴肾阳失和, 加之术后 “多虚多瘀 ”, 极易感受寒、 湿、 热等外邪, 与 血搏结, 瘀阻冲任与胞宫, 造成气血失和、 冲任失充, 导致胞脉胞络失畅、 胞宫失养、 脏腑失 调, 引发宫腔粘连(IUA), 辨证多为 “肾虚血瘀证 ”。 调肾宣络畅膜敷贴法可有效改善宫腔操 作术后子宫内膜血流, 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推广该技 术具有重要临床意 义。 [0003]随着宫腔操作增加与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妇科疾病的诊断、 治疗率不断提升, 宫 腔粘连(IUA)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 宫腔粘连(IUA)系子宫内膜基底层 受损, 影响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引起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障碍或病理修复, 最终导致宫腔和(或)宫颈管部分或全 部闭塞。 临床表现多为月经量少、 闭经、 不孕或流产等, 严重危害到女性身心健康。 [0004]宫腔粘连切除术(TC RA)可分离粘连, 恢复宫腔 解剖结构, 是治疗 宫腔粘连(IUA)的 标准术式, 但 术后仍有约62.5%的复粘率。 当前预防术后复粘措施较多, 然而 各有其优势和 不足, 仍存在术后反 复粘连的情况。 研究发现, 良好的血流灌注是促进子 宫内膜修复的重要 因素。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调肾宣络畅膜敷贴法, 用于改善TCRA后子 宫内膜血流, 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修复, 预防术后复粘。 [000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人通过 大量试验研究, 最终 获得了如下技 术方案: [0007]本发明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 制成: 黄芪28 ‑32g、 菟丝子14 ‑16g、 肉苁 蓉14‑16g、 桑椹14 ‑16g、 当归14 ‑16g、 川芎14 ‑16g、 丹 参14‑16g、 赤芍14 ‑16g、 三七花8 ‑12g、 佛手8 ‑12g、 炒白术14 ‑16g、 茯苓14 ‑16g、 泽泻14 ‑16g、 川牛膝14 ‑16g。 [0008]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 由包括如下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30g、 菟丝 子15g、 肉苁蓉15 g、 桑椹15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丹参15g、 赤芍15 g、 三七花10 g、 佛手10 g、 炒 白术15g、 茯苓15g、 泽泻15g、 川牛膝15g。 [0009]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0010]步骤1, 准备药材, 按重量份计准备所需的中药组合物: 黄芪30g、 菟丝子15g、 肉苁 蓉15g、 桑椹15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丹参15g、 赤芍15 g、 三七花10 g、 佛手10 g、 炒白术15 g、 茯 苓15g、 泽泻15g、 川牛膝15g。 [0011]步骤2, 混合药材, 将步骤1准备好的各中药药材, 独自用机器粉碎后混合, 然后向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5518116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腹部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38: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