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23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013—2021 代替 DB63/T 013-1986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21 - 10 - 28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63/ T 013—2021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3/T 013-1986《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与DB63/T 013-1986相比,主要技术内 容变化如下: a) 更改了生育期中全田 50%(幼苗出土、植株现蕾、植株开花、植株叶片变黄)(见 5.1,1986 版的 3.1)。 b) 更改了半光生幼芽症状为光发芽性状(见 5.5.2,1986 版的 3.4.1)。 c) 增加了光发芽性状中光发芽的大小、形状、基部花青甙显色强度、基部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 基部茸毛、顶部相对于基部大小、顶部习性、顶部花青甙显色强度、顶部茸毛、根尖数量、侧 枝长度的性状记载项目(见 5.5.2)。 d) 增加了形态特征中植株类型、生长习性、高度、开花频率的记载项目(见 5.5.4)。 e) 增加了 叶记载项目中顶小叶大小、复叶小叶排列状态、复叶小裂叶数量、复叶绿色程度、复 叶主脉上表面花青甙显色强度、小叶联会频率、小叶边缘波状程度、小叶光泽度、叶莲座状叶 顶部绒毛的记载项目(见 5.5.6)。 f) 增加了花记载项目中花冠内侧花青甙显色强度、花冠内侧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花冠内侧花 青甙显色扩展范围的记载项目(见 5.5.7)。 g) 增加了块茎记载项目中块茎表皮颜色、块茎芽眼基部颜色、块茎薯肉颜色、块茎光照后表皮花 青甙显色强度的记载项目(见 5.5.8)。 h) 增加了食味品质评价方法(见 5.6.5)。 i) 更改了晚疫病植株病情分级标准(见 5.8.1.1,1986 版 3.8.1.1)。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省马铃薯育种重点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纳添仓、王芳、杨永智、叶广继、苏旺、张艳萍、蒲秀琴、郭恒、祁玉梅、王 生财、王毅、刘世安、王建平、陈永林、张钢、刘珍珍、陶英青、郭富生。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 T 013—2021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观察记载的品种名称、品种来源、生育时期、形态特征、经济性状、抗逆性、 抗病性、产量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马铃薯育种、品(种)系比较 试验、品种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7.2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马铃薯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名称及来源 4.1 品种名称 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 4.2 种、亚种 Solanum tuberosum ssp.tuberosum 4.3 品种来源 母本×父本表示。 5 记载项目和标准 5.1 生育时期 5.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5.1.2 出苗期 全田50%的幼苗出土的日期。 1 DB63/ T 013—2021 5.1.3 现蕾期 全田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 5.1.4 开花期 全田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5.1.5 成熟期 全田50%的植株下部叶片变黄的日期。 5.1.6 收获期 块茎实际收获的日期。 5.1.7 生育期 出苗到成熟期的天数。 5.2 生育天数和积温 5.2.1 播种到出苗期 播种到出苗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10℃的积温。 5.2.2 出苗到现蕾期 出苗到现蕾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10℃的积温。 5.2.3 现蕾到结薯期 现蕾到结薯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10℃的积温。 5.2.4 结薯到成熟期 结薯到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10℃的积温。 5.2.5 生育期 出苗到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10℃的积温。 5.3 休眠期 薯块收获后第2 d,将薯块埋在较湿润的砂箱中,温度保持20℃,记载发芽率达75%的天数。 5.4 出苗率 现蕾期前在田间取有代表性样段,统计单位面积内出苗数,出苗率(%)=出苗数/实际播种数×100。 5.5 形态特征 5.5.1 记载方法 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20株观测记载,并计平均值,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记载标准按GB/T 19557.28执行。 2 DB63/ T 013—2021 5.5.2 光发芽 5.5.2.1 培养方法 休眠期后,取6个块茎,放入简易培养箱中;完全避开日光,在18ºC~22ºC条件下,光照强度5 lx~ 10 lx,安装高度25.00 cm~40.00 cm进行连续光照。培养8周~10周之后开始观测。 5.5.2.2 光发芽大小 分极小、极小到小、小、小到中、中、中到大、大、大到极大、极大。 5.5.2.3 光发芽形状 分球形、卵形、圆锥形、粗圆柱形、细圆柱形。 5.5.2.4 光发芽基部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2.5 光发芽基部花青甙显色蓝色素比重 分无或低、中、高。 5.5.2.6 光发芽基部茸毛 分无或极少、极少到少、少、少到中、中、中到多、多、多到极多、极多。 5.5.2.7 光发芽顶部相对于基部大小 分极小、极小到小、小、小到中、中、中到大、大、大到极大、极大。 5.5.2.8 光发芽顶部习性 分并拢、并拢到半开展、半开展、半开展到开展、开展。 5.5.2.9 光发芽顶部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2.10 光发芽顶部茸毛 分无或极少、极少到少、少、极少到中、中、中到多、多、多到极多、极多。 5.5.2.11 光发芽根尖数量 分无或极少、极少到少、少、极少到中、中、中到多、多、多到极多、极多。 5.5.2.12 光发芽侧枝长度 分极短、极短到短、短、短到中、中、中到长、长、长到极长、极长。 5.5.3 幼苗 5.5.3.1 幼苗形状 分直立、平展。 3 DB63/ T 013—2021 5.5.3.2 幼苗颜色 茎叶的颜色,分绿、紫、褐色。 5.5.4 植株(植株盛花期调查) 5.5.4.1 类型 分茎型、中间型、叶型。 5.5.4.2 生长习性 分直立、直立到半直立、半直立、半直立到开展、开展。 5.5.4.3 高度 分极矮、极矮到矮、矮、矮到中、中、中到高、高、高到极高、极高。 5.5.4.4 开花频率 分无或极低、极低到低、低、低到中、中、中到高、高、高到极高、极高。 5.5.5 茎 5.5.5.1 茎粗 取主茎,从距地面5.00 cm~10.00 cm内最粗处测量茎的粗度(cm),计平均值。 5.5.5.2 茎横断面形状 分二棱、三棱、四棱、多棱和圆形。 5.5.5.3 茎翼形状 分直状、微波状、波状。 5.5.5.4 茎色 绿、褐、紫、深紫、褐色斑点、紫色斑点。 5.5.5.5 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5.6 分枝数 开花末期调查单株主茎上长出的分枝,以着生全叶者算一个分枝。 5.5.6 叶 5.5.6.1 叶色 分绿、浅绿、深绿。 5.5.6.2 叶缘 分波状、平展。 4 DB63/ T 013—2021 5.5.6.3 顶小叶形状 分正椭圆、卵形、倒卵形、深缺刻形。 5.5.6.4 顶小叶尖端形状 分尖锐、尖钝、钝圆。 5.5.6.5 顶小叶基部形状 分心脏形、中间形、楔形。 5.5.6.6 顶小叶大小 分极小、极小到小、小、小到中、中、中到大、大、大到极大、极大。 5.5.6.7 侧小叶对数和排列情况 分密、中、疏。 j) 密:两对侧小叶互有重叠。 k) 中:两对侧小叶之间稍有接触,但不重叠。 l) 疏:两对侧小叶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隙。 5.5.6.8 复叶形状和大小 形状分椭圆、圆形。 大小分极小、极小到小、小、小到中、中、中到大、大、大到极大、极大。 5.5.6.9 复叶小叶排列状态 分叠合、叠合到相接、相接、相接到相离、相离。 5.5.6.10 复叶小裂叶数量 分极少、极少到少、少、少到中、中、中到多、多、多到极多、极多。 5.5.6.11 复叶绿色程度 分极浅、极浅到浅、浅、浅到中、中、中到深、深、深到极深、极深。 5.5.6.12 复叶主脉上表面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6.13 小叶联会频率 分极低、极低到低、低、低到中、中、中到高、高、高到极高、极高。 5.5.6.14 小叶边缘波状程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6.15 小叶光泽度 分弱、中、强。 5 DB63/ T 013—2021 5.5.6.16 莲座状叶顶部绒毛 分无、有。 5.5.6.17 托叶形状 观察叶柄基部着生的叶片,按实际形状记载。 5.5.6.18 次生小叶数 开花盛期观察植株的中部复叶上下两对侧小叶之间的小叶对数。 5.5.7 花 5.5.7.1 花蕾形状 分圆、椭圆、长圆。 5.5.7.2 花蕾颜色 分绿色、紫色。 5.5.7.3 花蕾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7.4 花序形状 分聚伞花序、伞形花序。 a) 聚伞花序:花序能分枝者。 b) 伞形花序:花梗分枝缩短,每朵花的花梗着生在总花梗同一面的不同位置上。 5.5.7.5 花序排列 分疏散、中等、紧密 (呈球形)。 5.5.7.6 花序大小 分极小、极小到小、小、小到中、中、中到大、大、大到极大、极大。 5.5.7.7 花序总梗花青甙显色强度 分无或极弱、极弱到弱、弱、弱到中、中、中到强、强、强到极强、极强。 5.5.7.8 总花梗长度 在开花后期量其长度(cm)。 5.5.7.9 花柄节颜色 分紫、浅紫、绿、浅绿色。 5.5.7.10 花萼颜色 分绿、浅

pdf文档 DB63-T 013-2021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013-2021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013-2021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013-2021 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35:43上传分享
加微信群 有优惠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