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CCS B43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s in dairy cows 2021-09-08 发布 2021-10-0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34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丽芳、宋洁、杨健、史培、张三粉。 I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临床症状、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预防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奶牛养殖场对奶牛常见营养代谢病的判定及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15/T 1899 围产后期奶牛原发性亚临床酮病判定 DB15/T 1903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预警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奶牛酮病 ketosis of dairy cows 由于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 3.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动物采食过量的精料或长期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在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等有机酸,导致24 h 内,瘤胃pH维持在5.2~5.6之间长达3 h,引发机体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疾病。 3.3 产后瘫痪 parturient paresis 母畜产后突发的以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4 临床症状 4.1 奶牛酮病 4.1.1 亚临床酮病症状不明显,需要通过测定牛奶或血液中的酮体含量确定。多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泌 乳月,尤其是产后 3 周内,以高产奶牛多发。 1 DB15/T 2348—2021 4.1.2 临床酮病症状明显可见,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 重减轻,产奶量急剧下降和食欲不振,机体消瘦,严重时无法站立,出现惊恐、舔食料槽的神经性症状, 间有神经症状,呼出气体及排出尿液伴有烂苹果气味。 4.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4.2.1 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降低,引发腹泻、瘤胃炎和蹄叶炎等一系列疾病。 4.2.2 临床呈现消化紊乱、脱水、卧地不起、休克、毒血症等特征。 4.3 产后瘫痪 4.3.1 产后瘫痪多在产后 3d 之内发病,发病时间持续 12 h~48 h,个别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前数小时 发病。 4.3.2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的产后瘫痪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不超过 12 h,病初通常是体温降低, 食欲减退,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迅速降低,精神沉郁昏睡,后驱摇摆, 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 ——非典型病例主要症状是病牛体温正常,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但不昏睡,头颈姿势呈 S 状弯 曲,站立不稳,行动困难,步态摇摆。 5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5.1 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A执行。 5.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B执行。 5.3 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附录C执行。 6 预防措施 6.1 奶牛酮病 6.1.1 定期监测酮体含量 定期开展奶牛酮病检测,尤其是分娩前15 d和分娩后15 d,对奶牛尿液、乳汁和血液中的酮体含量 进行检测,发现奶牛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奶牛酮病恶化。 6.1.2 合理营养调控 6.1.2.1 干奶期日粮蛋白含量在 8.0 %~10.0 %,粗饲料含量大于 19.0 %,碳氮比为 1:1 适宜。 6.1.2.2 产前 4~5 周,逐步增加能量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期。 6.1.2.3 随着泌乳量的增加,浓缩饲料应保持合理的精粗比,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不应超过 18 %。 2 DB15/T 2348—2021 6.1.2.4 在达到泌乳高峰时,应定时饲喂精饲料,同时应适当增加奶牛运动,不应轻易改变日粮种类。 6.1.2.5 泌乳高峰期后,供给优质干草或青贮饲料。 6.1.3 适当添加饲料添加剂 可添加B族维生素,有效降低酮体浓度。通过添加丙二醇,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降低酮病发生率。 在酮病高发期,喂服丙酸钠(每头每次120 g,每天2次,连用10 d),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6.1.4 加强饲养管理 6.1.4.1 加强日常清洁和消毒,保证牛舍内的干燥通风和日照。 6.1.4.2 适当增强妊娠奶牛运动量,每天保持在平坦的场地上运动 2 h~3 h,以防止奶牛产前过度肥胖。 6.1.4.3 对患有肾炎、蹄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可能引起奶牛继发性酮病的疾病及早进行治疗, 并尽可能的预防前胃疾病、真胃变位等疾病的发生,以减少奶牛酮病的发生率。 6.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6.2.1 添加缓冲剂 日粮干物质中可添加0.75 %的缓冲剂,如碳酸盐、碳酸钙等,能有效降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病率。 6.2.2 调控纤维合理比例 在日粮中添加富含纤维的粗饲料是控制酸中毒的有效方法。 6.2.3 控制日粮搭配 6.2.3.1 合理搭配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防止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6.2.3.2 奶牛适宜的精粗比例为泌乳前期精粗比例 50:50,泌乳中后期 35:65,干乳期 15:85。在泌乳 早期,加喂精料时应缓慢增加,一般适应期为 7 d~10 d。 注: 精粗比例以干物质计。 6.2.4 添加益生菌 奶牛日粮中添加乳酸利用菌、混合酵母等益生菌,能有效提高青贮玉米消化率,并能促进瘤胃中乳 酸利用菌的生长,从而稳定瘤胃pH,减少乳酸产量,改善瘤胃内环境,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生率。 6.2.5 加强饲养管理 6.2.5.1 不同阶段奶牛采用分群管理的措施,并根据不同营养需要配制日粮。 6.2.5.2 遵守合理的饲养制度,逐渐过渡或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措施,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逐渐适应 日粮变化。 6.2.5.3 谷类精料颗粒大小应匀称,防止过细,同时严格控制精料饲喂量,防止过食、偷食。 6.3 产后瘫痪 6.3.1 妊娠期管理 3 DB15/T 2348—2021 随时观察奶牛妊娠期的健康情况,妊娠期不同阶段奶牛每天应适当运动,保证其有良好的消化机能 和旺盛的食欲,有利于顺利分娩及产后恢复。饲料搭配比例力求平衡,多喂青饲料或优质干草,增强胃 肠的蠕动,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6.3.2 干奶期管理 产前50 d~60 d停止挤奶,确保胎儿与母体的营养需要,使母牛恢复体内营养储备,以备生产后产 乳。适当限制精料饲喂量,增加干草等优质粗饲料饲喂量,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止牛体过 肥。 6.3.3 围产期管理 在分娩前5 d~8 d肌肉注射维生素D31000国际单位,每天1次,可有预防产后瘫痪。从分娩前15 d 开始给予低钙高磷的日粮,以便不断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而在分娩之后立即恢复高钙饲料,保证 奶牛的钙代谢平衡。 6.3.4 产犊后管理 6.3.4.1 母牛产犊后应喂给温热的麸皮盐水,以促使其迅速恢复正常的血压。 6.3.4.2 产后合理挤奶,每次挤乳时不应挤空,挤乳量由少到多逐渐过度。产后 3 d 之内不将初乳挤 净,仅挤 1/2~1/3 即可。从 4 d~5 d 起,奶牛体质和食欲恢复后,可正常挤奶。如果奶牛体质较差, 适当延长正常挤奶时间,防止营养物质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低血糖、低血钙。 4 DB15/T 2348—2021 附 录 A (规范性) 奶牛酮病的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A.1 酮粉法 A.1.1 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与样品中酮体(乙酰乙酸和丙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通过测 定紫色出现的快慢和颜色深浅程度来反映酮体水平。 A.1.2 材料 亚硝基铁氰化钠,无水碳酸钠,硫酸铵,无菌试管,载玻片,无菌滴管。 A.1.3 检测方法 称取亚硝基铁氰化钠0.5 g,加无水碳酸钠10 g和硫酸铵20 g,混合后研磨成粉状,置于棕色瓶中 保存。无菌采集10 mL乳样或10 mL新鲜尿液于无菌试管中。测定时取0.1 g粉剂置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吸取新鲜尿样或乳样2~3滴于粉剂上。 A.1.4 判定标准 根据表A.1判定结果,无颜色变化为阴性,如果变成紫色,结果判定为阳性。 表A.1 奶牛酮病酮粉法判定标准 颜色反应 判定标准 30 s 出现紫色,并逐渐加深 + + + + 30 s 开始呈微紫色,60 s 后呈现紫色 + + + 60 s 开始呈淡紫色,2 min 后呈深紫色 + + 3 min 后呈现微紫色 + 5 min 后仍无明显颜色改变 - A.2 血酮仪法 A.2.1 原理 酮体中β-羟丁酸含量稳定,通过β-羟丁酸脱氢酶法检测血中β-羟丁酸的含量可以判定奶牛是否 患有酮病。 A.2.2 材料 酮体检测试纸条,真空采血管。 A.2.3 设备 血酮仪。 A.2.4 检测方法 5 DB15/T 2348—2021 根据DB15/T 1899的规定,采集奶牛全血3 mL于5 mL真空采血管中。血样检测时先打开血酮仪,调 整仪器校正码使其与试纸条校正码一致。将试纸条插入到血酮仪上,等待“进血”字样出现时,将抗凝 管内血样接触试纸条小口处,通过虹吸作用血样进入试纸条发生反应,30 s后读数。 A.2.5 判定标准 根据表A.2判定结果。 表A.2 奶牛酮病血酮仪法判定标准 酮体含量 结果判定 mmol/L 6 <1.2 正常 1.2~2.0 亚临床型酮病 >2.0 临床型酮病 DB15/T 2348—2021 附 录 B (规范性)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B.1 尿液 pH 法 B.1.1 原理 当机体酸性物质过多时,会从尿液中排除多余的酸,故尿液酸碱度是奶牛机体酸碱水平的标志。 B.1.2 设备 pH计。 B.1.3 检测方法 收集奶牛排尿中间的尿液50 mL

pdf文档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2348-2021 奶牛营养代谢病判定及防控技术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2:29: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