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1507 呼 伦 贝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507/ T53—2020 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trong gluten wheat 2020 - 09 - 25 发布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25 实施 发 布 DB1507/ T53—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博、王丽君、郭建靖、吴国志、姜英君、包立达、王新城、魏晓军、王红霞、 焦玉光、包妍妍、李莉、单耀武、陈文贺、陈文山、张鑫。 I DB1507/ T53—2020 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筋小麦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 晾晒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呼伦贝尔市强筋小麦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2008 小麦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0361-2008 小麦、黑麦及其面粉,杜伦麦及其粗粒粉 降落数值的测定 Hagberg-Perten法 GB/T14614-2019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 粉质仪法 GB/T17892-1999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1351、GB/T10361、GB/T14614、GB/T178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强筋小麦 strong gluten wheat 角质率不低于70 %,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强,适合于制做面包等食品。 [GB/T17892-1999,定义3.2] 3.2 容重 test weight 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每升(g/L)为单位。 [GB1351-2008,定义3.1] 3.3 降落数值 falling number 在粘度管中面粉或粗粒粉与水的混合物加热得到糊化物,糊化物在a-淀粉酶作用下发生液化,使搅 拌器通过该糊化物,测定其通过特定距离的时间,以秒计。 1 DB1507/ T53—2020 [GB/T10361-2008,定义3.1] 3.4 面团稳定时间 dough stabilization time 粉质曲线的上边缘首次与500 FU标线相交至下降离开500 FU标线两点之间的时间差值,以分钟(min) 表示。 [GB/T14614-2019,定义3.5] 3.5 深松 deep loosening 用深松铲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 3.6 耙茬 rake crop 用轻耙或重耙对原茬地进行耙地作业,可切碎原茬,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上松下实, 多用于土壤水分较少情况。 4 播前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引种备案)的强筋小 麦品种,应符合GB/T17892的规定。 4.2 种子质量 应选择种子发芽率不小于 95 %,纯度不小于 99 %,净度不小于 99 %,含水量不大于 13 %的种子。 4.3 种子处理 4.3.1 种子精选 播前将麦种匀摊薄晒3 d~5 d,采用复式或螺旋式种子精选机进行种子精选,剔除病粒、杂质。 4.3.2 拌种 应以防病(赤霉病、根腐病、黑穗病、丛矮病、全蚀病)、防地下害虫及防倒抗旱为主。每 666.7 m 用 10 %吡虫啉 25 g~30 g 加 2.5 %咯菌腈 35 g~40 g 加 20 %多唑•甲哌鎓 4 ml~5 ml 进行拌种, 种子处理应符合 GB/T8321 规定。 2 4.4 选地和整地 4.4.1 选地 应选土质较肥沃,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川地,不宜选下洼地和渍水地块,前茬宜选夏翻地块或油 菜茬,不宜重茬或迎茬。 2 DB1507/ T53—2020 4.4.2 整地 整地应视气候,土壤水分状况而定,翻耕、深松、耙茬耕作方式,应相互结合,轮换采用。 4.4.2.1 翻耕 夏秋翻地,耕翻深度为18 cm~22 cm,夏翻晒垡后或秋翻后及时整地,应做到翻、耙、耢、压连续 进行。耕翻应在无耕翻基础或不常耕翻的地块上进行,不宜连年耕翻。 4.4.2.2 深松 有耕翻基础的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松。深松深度25 cm~35 cm,应超过耕翻深度,打破 犁底层。 4.4.2.3 耙茬 4.4.2.3.1 秋耙茬 耙茬以秋耙茬为宜,耙茬深度 12 cm~15 cm,耙茬方式为先顺垄耙,再对角耙或横耙,以耙平耙 碎为宜,并在耙后及时镇压。 4.4.2.3.2 春耙茬 春耙茬应在土壤解冻 5 cm~8 cm 时进行,随耙随播,播压结合,坚持四随作业(翻、耙、播、压 在 24 h 内完成)。 4.5 施肥 4.5.1 施肥要求 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基础进行平衡施肥,氮、磷、钾肥及微肥相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 分层施肥、分期施肥相结合,基追相结合,氮肥后移,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5.2 施肥总量 2 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产量目标科学平衡施肥,每666.7 m 夏翻地施氮N、磷P2O5、钾K2O总量10 kg~12 kg,春秋翻地施N、P2O5、K2O总量13 kg~14 kg,N:P2O5:K2O=1.5:1.2:0.5。 4.5.3 施肥方法 采用种肥分层播种机,将肥料中全部的磷肥、钾肥及 75 %氮肥深施于种下 3 cm~5 cm,其余氮肥 进行田间追施。 5 播种 5.1 播期 日平均气温达到2 ℃~4 ℃,土壤解冻5 cm~8 cm时播种,晚熟和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期四月二十五 日到五月十日,中早熟品种适宜播种期五月十日到五月二十日。 5.2 基本苗数 2 每666.7 m 430000株至450000万株。 3 DB1507/ T53—2020 5.3 播种量 2 2 根据每666.7 m 计划基本苗数、种子发芽率、种子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确定每666.7 m 实际播种量。 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 %计算,整地质量高、墒情足按85 %计算,差的按75 %计算。按公式(1)计算播种 量。 X = A× D ................................ (1) 1000 × 1000 × G × H 式中: 2 X─播种量的数值,单位为千克/亩(kg/666.7 m ) ; 2 A─计划基本苗数的数值,单位为万株/亩(万株/666.7 m ) ; D─种子千粒重的数值,单位为克(g); G─发芽率的数值,单位为百分率(%); H─田间出苗率的数值,单位为百分率(%)。 5.4 播种方式 采用小麦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条播,行距15 cm。 5.5 操作要求 播种机匀速作业,落籽均匀,不应重播、漏播,播深不应低于4 cm,种肥分离、覆土严密、镇压保 墒。 6 田间管理 6.1 蹲苗 6.1.1 物理方法 在小麦三叶期至四叶期,用V型镇压器镇压1~2次,防止徒长。 6.1.2 化学方法 2 视麦田长势在三叶期至四叶期结合化学除草进行化控1~2次,每666.7 m 喷20 %多唑•甲哌鎓25 ml~ 30 ml,兑水30 kg,进行喷施。 6.2 追肥 追肥应用以下方法: 2 a) 在小麦三叶期至四叶期结合化学灭草,每 666.7 m 喷施尿素 0.3 kg~0.5 kg; 2 b) 拔节前,每 666.7 m 追施尿素 4 kg~5 kg; 2 c) 抽穗至扬花期采用大马力自走式灭草(虫)机械或航化作业,结合防病,每 666.7 m 施磷酸 二氢钾 100 g~200 g 加尿素 0.3 kg~0.5 kg。 6.3 适时灌水 有条件地区,在小麦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期,视苗情长势、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及时 进行节水喷灌。 4 DB1507/ T53—2020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减少农药用量,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农药安 全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 7.2 草害防治 7.2.1 双子叶杂草 2 每666.7 m 用56 %二甲四氯钠盐30 g~40 g加20 %氯氟吡氧乙酸20 ml~30 ml加有机硅2 ml,兑水 10 kg~15 kg,进行喷施。 7.2.2 单子叶杂草 2 每666.7 m 用15 %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5 g~30 g加有机硅2 ml,兑水10 kg~15 kg,进行喷施。 7.3 病害防治 2 抽穗至扬花期与喷叶面肥同时进行,每666.7 m 喷施45 %咪酰胺40 ml~50 ml或43 %戊唑醇悬浮剂 15 ml~20 ml,防治赤霉病、叶枯病。 7.4 虫害防治 可用高效低毒化学杀虫剂防治。 8 收获 8.1 分段收获 在蜡熟中期开始割晒,割茬高度15 cm~20 cm,禾条要直,不得掉沟,不得断条,不得塌铺,角度 适宜,籽粒水分降到18 %以下拾禾作业,应脱粒干净,不跑粮、漏粮,田间综合损失率不得超过1 %。 8.2 联合收获 用联合收割机在蜡熟末期开始收获至完熟后一周内收完。 9 晾晒与贮藏 9.1 晾晒 选择无污染的晒场,及时晾晒,严防混杂,使籽粒含水量迅速降至13 %以下。 9.2 贮藏 贮藏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雨及其他生物危害。 _____________ 5
DB1507-T 53-2020 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26: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