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ICS B05 呼 65.020.20 伦 DB1507 贝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507/ T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ynergy cultivation 2020 - 09 - 25 发布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25 实施 发 布 DB1507/ T55—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靖、王丽君、焦玉光、廉博、聂丽娜、魏晓军、包立达、陈广平、李金龙、 刘宝君。 I DB1507/ T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提质增效栽培的育苗技术、播种、插秧技术、本田管理、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于呼伦贝尔市水稻提质增效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育苗技术 3.1 壮秧 中苗秧龄28 d~30 d,叶龄3.1叶~3.5叶,苗高12 cm~14 cm,根九条至十条,百株地上部干重3 g 以上;大苗秧龄35 d~40 d,叶龄4.1叶~4.5叶,用于手插与钵体摆栽,根十三条至十七条,苗高15 cm~ 17 cm,百株干重4 g以上。 3.2 育苗前准备 3.2.1 秧田地选择 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作业方便、土质肥沃的中性园田地或旱田地做秧苗 田。 3.2.2 秧本田比例 中苗每亩本田需育秧田6 m2~7 m2;钵体育秧超稀植每亩本田需育秧田面积4 m2~4.7 m2。 3.2.3 育秧棚要求 中棚育苗棚宽6 m,高1.5 m~1.7 m,长15 m~20 m;大棚育苗棚宽10 m~20 m,高2 m,长15 m~ 20 m。两种育秧苗床高5 cm~10 cm,要求在播种前20 d~30 d扣完棚,加速置床土壤的化冻,及早提 高地温。 3.2.4 整地做床 1 DB1507/ T55—2020 秋施农家肥,秋整地秋做床,高出地面8 cm~10 cm。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三月下旬扣膜,清除 根茬,打碎土块,整平床面,每㎡施腐熟有机肥8 kg~10 kg,尿素20 g、磷酸二铵50 g,硫酸钾25 g, 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 cm~5 cm土层内。 3.2.5 苗床土置备 夏季备好苗床肥土,伏天高温造肥消毒。消灭病原菌、虫卵、杂草籽,发好捣细,放在高处,用塑 料膜封闭盖好备用。 3.2.6 苗床调酸、灭虫 a) 摆盘播种前用 1 %硫酸水调酸,使土壤 pH 值达到 4.5~5.5,5 h 后用 70 %土菌消可湿性粉剂 1.3 2 g/m 加水 3 L 进行消毒; b) 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然后耙入土中 0 cm~5 cm,使置床 pH 达 4.5~5.5 之间; 2 与调酸同时每 100 m 施尿素 2 kg,磷酸二铵 5 kg,硫酸钾 2.5 kg,肥料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 2 2 入土中 0 cm~5 cm;调酸施肥 5 h 后再用 3.2 %恶•甲水剂 15 ml/m ~20 ml/m ,兑水 5 kg/100 2 2 m ~10 kg/100 m ,喷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c) 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置床用 5 %氟虫腈悬浮剂 10 ml/100 m ~20 ml/100 m ,兑水 30 kg 2 2 喷洒,或 5 %氟虫腈 10 ml/100 m ~20 ml/100 m +水 150 ml+稻糠 4 kg 均匀制成毒饵播种 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3.2.7 2 2 营养土的配制 将过筛的床土三份与一份腐熟有机肥混拌均匀,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 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 3.2.8 摆盘 播种前 3 d~5 d进行摆盘,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 纸盘折起的四周与纸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盘内装土厚度 2 cm,盘土厚薄一致。 3.2.9 浇足苗床底水 摆盘后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 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确保置床15 cm~20 cm土层内无干土。 3.3 3.3.1 种子处理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生态条件和水稻优质品种的要求,应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第一积温带 中上限应选择11片叶~12片叶品种,第二积温带应选择10片叶品种。 3.3.2 2 种子质量 DB1507/ T55—2020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7891的规定,种子以纯度不低于99 %,净度不低于98 %,发芽率不低于90 %, 含水量不高于14.5 %为标准,每两年更新一次。 3.3.3 晒种 浸种前进行晒种,能增加种皮的透性,增强呼吸强度,提高酶的活性,增强种子的活力。晒种能消 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吸水快慢一致,发芽整齐。晒种必须在盐水选种前5 d~7 d 晒种2 d~3 d。 3.3.4 选种 用波美比重计1:1的黄泥水或盐水选种,捞出秕稻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3.3.5 种子包衣、浸种催芽 a) 禾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禾姆 100 ml 兑水 600 ml~1400 ml 包衣水稻种子 20 kg~40 kg,搅拌 均匀,阴干即可; b) 将选好的种子用 25 %氰烯菌酯浸种,在 12 ℃~15 ℃条件下,浸种 7 d 左右,每天翻动二次; 在 28 ℃~30 ℃条件下催芽,当 80 %种子破胸吐白后,将种子摊开低温晾芽,散去芽种表面 多余水分即可播种。 3.3.6 秧盘应用 可选择纸盘、塑料盘、毯式育秧盘,机械播种。 4 播种 4.1 定量播种 六行插秧机标准盘适宜播芽种量在125 g芽种/盘~150 g芽种/盘。 4.2 播种期 最佳播种期为五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日,三膜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应在四月五日至四月 十五日播种。 4.3 覆土 播后压种,使种子三面入土后,用腐殖土或旱田肥土,覆土厚度以盖严种子为宜,厚度为0.7 cm~ 1.0 cm,封闭覆膜、扣棚保温。 4.4 4.4.1 秧田管理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密封保温。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 ℃。秧苗1.5 叶期~2.5叶期,加大通风量,温度控制在25 ℃。3叶期~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 ℃,注意夜间低温 冷害,白天放风注意防止秧苗徒长、烤苗、冻苗。 3 DB1507/ T55—2020 4.4.2 水分管理 秧苗2叶期前不宜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秧苗早晨叶尖无水珠时,应及时补水,一次浇透。 补水时早晚浇,如床面有积水要晾床。 4.4.3 苗床防病灭草 2 秧苗叶龄1.5叶~2.5叶时,选择安全性高的农药除草,推荐,10 %千金60 ml/666.7 m ~80 ml/666.7 2 2 2 m 或10 %千金60 ml+48 %排草丹160 ml/666.7 m ~180 ml/666.7 m 。或秧苗叶龄1.1叶期用20 %敌稗 2 2 300 ml/666.7 m ~500 ml/666.7 m 兑水喷施。 4.4.4 壮苗措施 2 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m 喷淋凯普克有机液肥1ml,兑水适量喷洒,或喷施生物菌肥。 4.4.5 预防潜叶蝇 移栽前用35 %吡虫啉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5 插秧技术 5.1 移栽前准备 5.1.1 整地前准备 整地前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排灌顺畅。 5.1.2 耕翻地 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 %~30 %,耕深15 cm~18 cm,有条件的可采取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耢 相结合的方法。 5.1.3 泡田 五月上旬放水泡田,井灌区要灌停结合,盐碱地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5.1.4 整地 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 d~7 d进行,整平耙细, 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溢出。 5.2 插秧 5.2.1 插秧时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 ℃~13 ℃时开始插秧,五月末前结束,不插六月秧。 5.2.2 插摆秧规格 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行距为30 cm,穴距13.3 cm;在高肥力土壤上,行距为30 cm,穴距16.5 cm; 每穴5株~7株基本苗。 5.2.3 4 插秧质量 DB1507/ T55—2020 应插深以 1 cm~2 cm 为宜,最深不应超过3 cm,插后查田补苗。 6 本田管理 6.1 施肥 a) 每 666.7 ㎡施优质农家肥 2000 kg~3000 kg,三年轮施一次; b) 可选施无公害有机、无机颗粒肥或三元复合肥,每 666.7 ㎡ 20 kg~26.7 kg,同时增施硒、 锌、硼肥,提高土壤营养成份。总养分含量 45 %(N15、P2O515、K2O15)每 666.7 ㎡ 20 kg~ 23.3 kg;总养分含量 30 %(N15、P2O58、K2O7)每亩 23.3 kg~26.7 kg; c) 使用方法是以随整地随施肥的做法。追肥使用尿素每 666.7 ㎡不得超过 20 kg,以使用硫酸铵 为好,每 666.7 ㎡ 16.7 kg~20 kg; d) 施用肥料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6.2 叶面肥 要在收割前20 d施完,应选择腐殖酸、磷酸二氢钾、富硒康肥。 6.3 灌水与晒田 6.3.1 护苗水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层,扶苗护苗。 6.3.2 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灌3 cm浅稳水增温保蘖。盐碱地每隔7 d~10 d换一次水。 6.3.3 晒田 有效分蘖终期前3 d~5 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田间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 d~7 d 后恢复正常水层。盐碱土和长势差的地块不晒田。 6.3.4 护胎水 孕穗至抽穗前灌4 cm~6 cm活水。井灌区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0 cm~15 cm,深水护胎。 6.3.5 扬花灌浆水 抽穗扬花期灌5 cm

pdf文档 DB1507-T 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7-T 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1 页 DB1507-T 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2 页 DB1507-T 55-2020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27: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