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3 - 25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25 实施 发 布 DB13/T 517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守勉、李明、田景花、李国杰、张玉铎、向地英、王民乐、赵红、董岩 、 王田妹、张建山。 I DB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榆黄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榆黄蘑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生产场地布局合理,原料堆放、 处理应远离生产区,其他符合NY/T 2375的规定。 5 栽培设施 大棚、日光温室、菇房、防空洞、地沟均可作为榆黄蘑栽培设施,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好、 便于遮阴。 6 栽培技术要求 6.1 栽培季节 1 DB13/T 5172—2020 农业设施栽培模式,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接种,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中旬出菇;工厂化栽培模式 可周年生产。 6.2 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 6.2.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符合NY/T 1742的规定。 6.2.2 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 NY/T 528的要求。 6.3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6.3.1 原料选择 原料应符合NY/T 1935的规定,尿素、过磷酸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用法及用量参见附录A。 6.3.2 培养料配制 6.3.2.1 培养料配方 发酵料和熟料栽培常用配方参见附录B。 6.3.2.2 培养料预处理 玉米芯、豆秸粉碎成0.5 cm~1.0 cm大小的颗粒,颗粒较大或质地较硬的原材料用清水或1 %的石 灰水预湿处理12 h~24 h,以原料充分湿透为宜。 6.3.2.3 拌料 按照配方备料,采用二次拌料,先将各种主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堆闷4 h~6 h,再加入辅料二次 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 %~65 %。 6.3.3 培养料堆积发酵 6.3.3.1 建堆发酵 将拌好的培养料堆成梯形,底宽1.0 m~1.5 m、上宽0.8 m~1.0 m、高1.0 m~1.5 m,长度不限,表 面压平,用直径3 cm~5 cm的木棒在料堆上面和侧面间隔0.5 m打通气孔后覆盖草毡或打孔的塑料膜保 温保湿,待料堆中心温度升至56 ℃时计时,维持24 h,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上下、里外的 料翻匀,当料温再次升温至55 ℃计时,维持24 h,发酵结束。 6.3.3.2 发酵料标准 优质发酵料应为棕褐色,无酸臭味、无氨味,有弹性且透气好,适宜含水量为 60 %~65 %,适宜 pH 值 7.5~8.0。 6.4 装袋 6.4.1 塑料袋规格 2 DB13/T 5172—2020 发酵料栽培时,选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长×折径×厚40 cm~55 cm×22 cm~24 cm×0.025 mm~ 0.03 mm;熟料栽培时,选用聚乙(丙)烯塑料袋,规格为长×折径×厚40 cm~45 cm×20cm~22 cm×0.03 mm~0.05 mm或36 cm~38 cm×17 cm~18 cm×0.03 mm~0.05 mm。 6.4.2 装料 发酵料栽培,采用人工装袋,装袋时用力均匀,采用皮筋或塑料绳封口;熟料栽培,采用机械装 袋,袋口用无纺棉或塑料套环封口,装袋后及时灭菌。 6.5 灭菌 熟料栽培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灭菌操作应符合NY/T 528的要求。 6.6 接种 发酵料栽培采用四层菌种三层料或三层菌种二层料的开放接种方式,接种量为6 %~10 %。熟料栽 培时, 灭菌后的栽培料袋冷却至28 ℃以下时接种,菌种质量应符合NY/T 1742的要求, 接种量为3 %~5 %, 接种操作符合NY/T 2375的要求。 6.7 发菌管理 6.7.1 培养场地消毒 喷洒杀菌杀虫剂,农药使用应符合GB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培养场地前处理应符合NY/T 2375 的要求。 6.7.2 环境调控 控制气温22 ℃~25 ℃,料温不高于28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 %;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 小于0.20 %;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期间注意检查杂菌,发现杂菌污染及时清除。 6.8 出菇管理 6.8.1 出菇场地处理 按照6.7.1操作。 6.8.2 排袋 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场地,可单排墙式码放、层架式排放或网格架式排放,菌墙或出菇架之间留 50 cm~60 cm的作业道。 6.8.3 催菇 排袋后,采用套环(直径为5 cm~8 cm)或划口(4 cm~6 cm)出菇方式。温度控制在18 ℃~22 ℃, 昼夜温差5 ℃~8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0 %~95 %;加强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0 %;适宜光照 强度500 Lx~1000 Lx。催菇6 d~8 d后,菌袋表面会出现米粒状突起,菇蕾逐渐形成。 6.8.4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适宜温度控制在18 ℃~25 ℃,不低于10 ℃、不高于28 ℃;向地面浇水或喷雾状水,子实体菌盖 直径大于1.5 cm时可向子实体喷水,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 %~95 %;加强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5 %; 适宜光照强度800 Lx~1500 Lx。 3 DB13/T 5172—2020 6.9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原则和防控措施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6.10 采收 6.10.1 采收标准 菌盖边缘未完全平展、尚未弹射孢子且颜色未变浅前及时采收。 6.10.2 采收方法 采收时一手扶菌袋,一手握住菌柄基部旋转整丛摘下或用刀轻轻割下,注意不能破坏料面。采收 时轻拿轻放,分级装框,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采收操作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6.10.3 转潮管理 采收一潮菇后,及时清理料面残留的菇柄、烂菇,停止喷水 3 d ~4 d。继续按照第一潮菇出菇阶 段管理,10 d~12 d 后第二潮菇现蕾,如此反复管理,可出3~4 个潮菇。 4 DB13/T 5172—2020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A.1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表 A.1 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添加剂种类 功效、使用方法与用量 尿素 补充氮源营养,用量 0.3 %~0.5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过磷酸钙 补充磷源和钙素,用量 1 %~1.5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石灰 补充钙素,调节 pH 值,用量 1 %~3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石膏 补充钙和硫,用量 1 %~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蔗糖 补充碳源营养,用量 0.5 %~1.0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5 DB13/T 5172—202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用培养料配方 B.1 榆黄蘑熟料栽培常用配方 表 B.1 榆黄蘑熟料栽培常用栽培配方 单位(%) 配方 原料 棉籽壳 玉米芯 木屑 豆秸 麦麸 蔗糖 生石灰 石膏粉 B1 -- 43 40 -- 15 -- 1 1 B2 77 -- -- -- 20 1 1 1 B3 -- 53 -- 30 15 -- 1 1 B4 42 -- 40 -- 16 -- 1 1 B.2 榆黄蘑发酵料栽培常用配方 表 B.2 榆黄蘑发酵料栽培常用栽培配方 单位(%) 配方 原料 棉籽壳 玉米芯 木屑 豆秸 麦麸 尿素 过磷酸钙 生石灰 石膏粉 C1 44 44 -- -- 7.5 0.5 1 2 1 C2 15 66 -- -- 14.5 0.5 -- 3 1 C3 82 -- -- -- 15 -- -- 2 1 C4 -- 50 -- 35 10 -- 1 3 1 C5 -- 55 26 -- 15 -- 1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df文档 DB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172-2020 榆黄蘑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35: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