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本稿完成日期:) 2020 - 09 - 11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11 实施 发 布 DB41/T 1983—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品种选择 ........................................................................... 2 5 播种 ............................................................................... 2 6 田间管理 ........................................................................... 3 7 收获 ............................................................................... 3 8 干燥 ............................................................................... 4 I DB41/T 1983—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漯河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 研究所、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少昆、郭栋、王克如、申瀛、鲁镇胜、慕兰、邓士政、郑义、唐保军、谢瑞 芝、董朋飞、黄达、明博、李付立、师文峰、夏来坤、韦泽明、宋青松、李元宝、孔德鹏。 II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干燥。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玉米机械粒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1.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2009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21017—2007 玉米干燥技术规范 GB/T 21962—2008 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条件 GB/T 34379—2017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0—2015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T 1628—2008 玉米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 NY/T 3016—2016 玉米收获机 安全操作规程 DB41/T 1803—2019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粒收质量 利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玉米籽粒的作业质量,是通过收获中的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籽粒含杂 率等指标反映的收获质量。 3.2 总损失率 在联合收获机正常收获过程中的产量损失率,包含落粒损失率与落穗损失率。即用收获后单位面积 落粒质量与落穗籽粒质量之和占相同面积实收产量(同等籽粒水分)的百分比来表示。 3.3 籽粒破碎率 在联合收获机正常收获过程中破损籽粒所占的比率。即从粮箱中取出的规定质量的待测籽粒样品 中,破损籽粒(包括种皮破裂的完整籽粒、不完整籽粒和籽粒的破碎部分)占待测样品质量的百分比。 3.4 籽粒含杂率 1 DB41/T 1983—2020 在联合收获机正常收获籽粒中非籽粒部分所占的比率。即从粮箱中取出的规定质量的待测籽粒样品 中,非籽粒部分(包括玉米茎、叶、花丝、穗轴及其破碎部分和土块等)占待测样品质量的百分比。 4 品种选择 4.1 品种选择 选用经国家和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机收组审定、适宜河南夏玉米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应符合GB 4401.1—2008规定,种子发芽率≥95%、纯度≥99%、净度≥99%。根据种植区域病虫 害发生情况,选用种衣剂应符合DB41/T 1803—2019规定,包衣质量应符合GB/T 15671—2009规定。 5 播种 5.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表平整,前茬秸秆粉碎抛撒均匀、留茬高度在20 cm以下的地块。对前茬秸秆堆积、留茬高 度超过20 cm的地块需进行机械灭茬作业或打捆离田后才能播种,整地质量应符合GB/T 34379—2017规 定。 5.2 播种期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种玉米。 5.3 播种要求 应选用精量免耕施肥播种机,并符合当地农艺要求进行种肥同播,施肥应根据当地地力水平进行配 方施肥,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628—2008规定,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 cm~5 cm,种肥间距应大 于5 cm。 播种前应按农艺要求,调整播种机各调节机构,进行试播,检查播种作业质量。对不合格指标对应 的调节机构进行再次调整,并再次检查其作业质量,直至全部合格。 如土壤墒情不足,应提前造墒或播后补水。 5.4 种植行距与种植密度 种植行距应与收获机行距相匹配,建议用60 cm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和株距根据品种特性及要求 确定。 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农艺要求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6.1 化学除草 苗前除草:旋耕地块及播种后秸秆覆盖度小于三分之一的地块,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较好, 可利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进行土壤喷施,药剂可选用乙•莠、异丙莠、氰津莠等。 2 DB41/T 1983—2020 苗后除草:玉米苗后杂草较多的田块,可在苗后2~5片展叶期,利用植保无人机和高地隙喷杆喷雾 机喷雾,药剂可选用烟嘧磺隆•莠去津、烟•硝•莠、苯唑草酮•莠去津、烟嘧•乙悬浮剂等。 6.2 施肥 2 2 推荐施肥量,N总量12 kg~15 kg/666.7 m ,其中基肥施入4 kg~5 kg/666.7 m ;P2O5总量5 kg~6 2 2 kg/666.7 m ,K2O总量4 kg~5 kg/666.7 m ,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入。 苗期追肥:在8~10片展叶期追肥,根据植株长势选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进行中耕追肥作业,N追肥 2 量为8 kg~10 kg/666.7 m 。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 cm~15 cm处,深度≥10 cm。也可将此次追肥用 缓控释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 6.3 灌溉与排涝 在玉米生长期,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确定是否灌溉。当土壤含水量处于田间持水量的65%~70%时, 进行灌溉,当田内出现积水(涝)时,特别是幼苗期和灌浆中后期应及时排水。 6.4 化控防倒 按照品种特性、根据植株长势酌情实施化控防倒,一般在玉米6~8片展叶期间,可选用植保无人机 或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叶面喷施玉米专用化控剂,化控剂用量和用法按照其说明书执行。 6.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照DB41/T 1803—2019规定进行。 农药安全使用要求按GB/T 8321规定执行。 7 收获 7.1 收获机械 选用割台行距适应种植行距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收获机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21962 —2008规定,收获机操作应符合NY/T 3016—2016规定。 7.2 收获时期 机械粒收应在籽粒含水率≤25%时收获。如果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不能满足要求,应在保证冬小麦适 期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晚收。 7.3 收获前田间调查 收获前必须对待收地块进行田间调查,掌握玉米品种、种植行距、株距、植株自然高度、果穗最低 结穗高度、自然落穗落粒、茎杆直径与干湿、倒伏倒折率、果穗粗细与干湿、成熟整体均匀性、籽粒含 水率、地块大小干湿等情况。 收获时籽粒含水率≤25%,植株倒伏倒折率≤5%,果穗最低结穗高度≥35 cm;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土 壤坚实度应适宜机器作业;作物表面无明水;对田间障碍物做出明显标志,有沟渠和田埂的地块要平出 机车通行道路。 7.4 收获机试运转与检查 3 DB41/T 1983—2020 作业前要对收获机进行全面检查,无问题后可进行空负荷运转。运转一段时间后停车检查主要运动 部件的轴承、皮带是否发热,液压系统是否漏油,一些部件是否松动,有问题的部件及时给予调整或更 换,然后进行空载行走观察。 7.5 收获机调试 收获机试运转正常后,要根据待收获地块田间调查的数据对机器进行调试。根据果穗、茎杆直径取 中间值调整摘穗板、拉茎辊间隙,防止穗道堵塞。根据果穗、茎杆粗细与湿度保持匀速行走,由慢到快 调整最佳收获速度。凹板间隙调整以籽粒脱净为标准,能够脱净尽量放大间隙,胶质籽粒可调小,粉质 籽粒要调宽,并与滚筒转速调整配合。滚筒转速调整要根据凹板间隙、籽粒含水率、排草口夹带、粮箱 籽粒破碎来确定;凹板间隙大时、排草口夹带多时可以适度提高滚筒转速;凹板间隙小时、粮箱籽粒破 碎高时需降低滚筒转速;在适宜收获籽粒含水率内,籽粒含水率高时可适当提高滚筒转速,籽粒含水率 越低,滚筒转速应随之适度降低;胶质籽粒可以适当提高转速,粉质籽粒必须降低转速。清选部分调整, 风机转速一般能高不必低速,并以车尾落粒多少为标准,清选损失大时可适当降低风机转速;必须注意 清选筛的堆积和及时清理。 7.6 粒收质量 收获后籽粒的破碎率≤5%;籽粒含杂率≤3%;总损失率≤5%。 7.7 秸秆处理 玉米籽粒收获后的秸秆应进行粉碎还田处理。采用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时,秸秆粉碎作业质量应符 合NY/T 500—2015规定。 8 干燥 籽粒收获后,应立即干燥处理,严禁堆积。根据收获后籽粒含水率高低以及天气情况采

pdf文档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983-2020 玉米机械粒收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36: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