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 ICS 13.020 CS Z 09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1052-2020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2020-10-28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1-01 实施 发 布 DB50/T 1052-2020 目 前 次 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保护要求...................................................................................................................................... 2 5 景区规划与设计.................................................................................................................................. 4 6 景区建设期的生态环境保护............................................................................................................. 4 7 景区运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 5 8 环境管理与监测.................................................................................................................................. 6 附录 A(资料性)..................................................................................................................................... 8 附录 B(资料性)..................................................................................................................................... 9 I DB50/T 1052-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梅,廖世国,黄璜,秦永亮,苏晴,秦勇军,刁峡,刘鑫,吴家翔, 陈德容,田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0/T 1052-2020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博院馆、寺庙观堂、人造 主题公园、游乐园等旅游景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LB/T 034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DB50/ 658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50/ 859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2018 版)》 (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景区 tourism attraction 1 DB50/T 1052-2020 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 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来源: GB/T 17775] 3.2 自然保护地 natural protected region 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 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区域。 [来源: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3.3 生态环境敏感区 eco-environmental sensitive region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 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保护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 水生生物的重要生境(包括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天然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来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2018 版)》(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 4 生态保护要求 4.1 自然资源保护 4.1.1 地貌景观资源保护 4.1.1.1 不应在有地貌景观保护或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进行取土、挖沙、采石等破坏地貌景观的活动。 4.1.1.2 景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宜避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貌景观,建设项目的体量和外观宜与周边的 地貌景观相协调。 4.1.1.3 不应以景区内具有观赏价值或科研价值的岩石、矿石、化石、土壤等资源作为原料制作旅游 商品进行生产、销售。 4.1.1.4 2 对景区内重点保护的地貌景观宜设立保护范围和标志,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DB50/T 1052-2020 4.1.2 自然植被资源保护 4.1.2.1 景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宜减少对自然植被的侵占和破坏,旅游设施的选址和旅游活动的开展 应避开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区域。 4.1.2.2 不应生产、销售以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原料的土特产品、工艺品、植物标本等,不应提供以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原料的食品。 4.1.2.3 景区内不应提供危害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的旅游活动。 4.1.2.4 景区道路应优化选线,尽量避开重要植物群落;确需穿越重要植物群落的,应采取有效的保 护措施。 4.1.2.5 4.1.3 对景区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群落宜设置保护标志和保护设施。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4.1.3.1 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及旅游活动应避免危害或阻碍野生保护动物生存、迁徙及繁殖;旅游活动 项目不应涉及捕杀或危害野生动物的内容。 4.1.3.2 对穿越野生保护动物分布区和活动区的游览道路,应设置有效的野生保护动物迁徙通道。 4.1.3.3 对景区内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集中活动和繁衍场所宜设置保护范围、保护标志和保护设 施。 4.1.3.4 4.1.4 不应收购、加工、出售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土特产品、工艺品和食品。 水资源保护 4.1.4.1 景区内各类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开展宜避免侵占或抽排自然水体,应避免对水体水 质造成污染。 4.1.4.2 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积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或修复。 4.1.4.3 对景区内重点保护的水资源(如重要的泉、瀑布、河段、湖泊、湿地等水体)宜设置保护范 围、保护标志和保护设施。 4.2 生态安全管控 4.2.1 旅游设施的设置和旅游活动的开展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为原则。 4.2.2 保持景区内生态系统的本土性,景区在引入物种时,应充分论证引入物种的适宜性,不应引进 可能威胁当地物种生存的外来物种。 4.2.3 保护景区内地带性植被和现有物种资源;对景区内野生保护动物的繁殖地、栖息地设立保护隔 3 DB50/T 1052-2020 离区和缓冲区。 4.2.4 5 景区进行景观提升改造、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时,应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景区规划与设计 5.1 景区规划与旅游配套设施选址选线 5.1.1 景区的设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要求,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 度优化景区的规划和选址;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各类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 5.1.2 不得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设配套旅游设施或开展旅游活动;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 建旅游设施或开展旅游活动时,不得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5.1.3 宾馆、招待所
DB50-T 1052-2020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42: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