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30/39 4112 三 门 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2/T 277—2020 黄芩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10 - 16 发布 2020 - 11 - 16 实施 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2/T 277—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由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渑池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天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门峡市林业工作总站、陕州区农业农村局、灵宝市川口乡农业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尚惠香、周亚男、刘振西、郜龙蛟、贺怡琼、陈博、李佩芳、闫红、王安祎、 仝林涛、秦晨雪、潘金华、程鲜友、杨竹青、王秀云、赵紫钰 、王婷、尚江梅。 I DB 4112/T 277—2020 黄芩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芩的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 本文件适用于三门峡市黄芩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 的规定。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黄芩喜温暖气候,喜光,耐寒、耐旱,忌连作,怕积水。栽培地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 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低洼积水地,山后、岭后阴坡地不能种植黄芩。 5.2 整地 1 DB 4112/T 277—2020 整地前,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 kg~3000 kg或者45%商品有机肥100 kg或者45%(20-10-15) 配方肥 25kg~35 kg, 深翻土壤30cm以上,整平耙细,上虚下实。然后起垄,垄面宽50cm,垄底宽80cm, 垄高15cm。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和NY 525有机肥料的规定。 6 繁殖方法 6.1 种子直播 6.1.1 种子处理 用40℃~45℃温水浸泡5h~6h或在常温下浸泡12h~24h,捞出,沥干水分,置20℃左右温度下保温 催芽,待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播种。大面积种植,可用小型谷物播种机播种,种子浸种晾干即可,不可催 芽。 6.1.2 播种时间 以4月上中旬,地温稳定在12℃~15℃时播种为宜。 6.1.3 播种方法 在垄面按25cm的行距开沟,沟深2cm~3cm,按每667m2,5kg~2 kg的用种量,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 然后覆土1cm左右压实,立即喷灌浇水。小型谷物播种机精播的,行距25cm,株距4cm~5cm,播深不超过 2cm。 6.2 育苗移栽 6.2.1 育苗 6.2.1.1 育苗时间 4月~5月。 6.2.1.2 育苗方法 做畦,畦宽1.2m,畦长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浇足底水,将已催芽种子拌湿沙均匀撒于畦面,用 过筛细土覆盖,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后覆盖白色塑料薄膜或草苫增温保湿。 6.2.2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撤去覆盖物。齐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做好除草、灌溉等工作。 6.2.3 移栽 6.2.3.1 移栽时间 黄芩移栽定植时间一般在晚秋和早春。秋季移栽应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早春移栽应在土壤 解冻后发芽前进行。 6.2.3.2 移栽方法 2 DB 4112/T 277—2020 起苗前5 d~7 d,对苗床浇一次透水。起苗时尽量深挖,做到少断根或不断根。移栽时一垄栽两行, 行距25 cm、株距4cm~5cm 左右,沟深15 cm,将苗摆放于沟内后,依次完成半封土、提苗、浇定植水、 封土等程序。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定苗 直播田,幼苗出齐后,苗高5cm时间苗,株距5cm~7cm。苗高10cm时定苗,株距10cm~15cm。缺苗 的要及时带土移苗补栽。 7.2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层疏松,无杂草,并结合中耕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 7.3 合理追肥 7.3.1 土壤追肥 定苗后或植株返青后,每667m2追施尿素6kg~8kg 、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7kg,三肥混合,开沟 施入,施后覆土。若土壤干旱,应结合浇水追肥。 7.3.2 叶面追肥 幼苗旺盛生长期,每667m2叶面喷施尿素200g、磷酸二氢钾50g;7月中旬以后,黄芩根系进入快速 生长期,每667m2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100g。 7.4 灌溉排水 在出苗期及定苗前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之后不遇特别干旱不再浇水。夏秋多雨季节应注意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7.5 摘蕾打顶 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的黄芩能够结籽,低于800m,虽能结籽但结籽很少。非留种田,于现蕾后、开 花前,及时摘蕾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芩产量。 8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 定,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参见附录A。 9 采收加工 9.1 采收 黄芩以二年生、三年生采收为宜,其中三年生经济效益最高。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到来年春季发 芽前,将地上枯死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深沟使根裸露,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 9.2 加工 3 DB 4112/T 277—2020 黄芩挖出后,去除泥土杂质、剪去残茎,迅速晒干。晒干的黄芩按级分拣,捆成小把或装箱即成条 芩。收获的黄芩应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4 DB 4112/T 277—202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 A.1 黄芩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A.1 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草害 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措施 高温多雨季节发生严重,6 月~7月为发病盛期。发病植 株根部变黑,地上茎叶枯萎 死亡。 1)忌连作。发病较重田块,注意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 物轮作。 2)选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地块种植;雨季注意开沟排 水。 3)发病初期选用20%噁霉·乙蒜素悬浮剂600倍~800 倍液叶面喷雾或灌根,间隔10 d~15 d,连续施药2次~ 3次。 叶斑病 发病叶片上呈现近圆形或 不规则形深褐色斑点,后逐 渐汇合成大斑,严重时叶片 枯死。 1)加强肥水管理,注意营养平衡,增施磷、钾肥,不 可偏施氮肥。 2)发病初期,可用1:1:120波尔多液或10%苯醚甲环 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2500倍液喷雾防治。 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及茎基部。 受害叶片产生灰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致叶片枯死。茎基 部受害,病部产生灰白色或 灰褐色霉层,严重时致使全 株干枯死亡。 1)秋冬季节及时清除病残体。 2)发病后,可选用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 喷雾或30 %啶菌·乙霉威悬浮剂或50 %咯菌腈可湿性粉 剂4000倍~6000倍液喷雾防治。 蛴 螬 以幼虫为害根部,咬断幼 苗,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 危害严重。 每667 m 用25 %辛硫磷胶囊剂150 g~200 g或50 %辛硫 磷乳油50 g~100 g拌谷子等饵料5 kg左右,撒于黄精种 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地老虎 以幼虫为害幼苗及根状 茎。 幼虫发生期,用90 %晶体敌百虫100 g对水1000 g混匀, 喷洒在5 kg炒香的麦麸上,拌匀,于傍晚顺垄撒施在幼 苗附近诱杀。 黄芩舞毒蛾 以幼虫在叶背作薄丝巢, 虫体在丝巢内取食叶肉,仅 留上表皮。 幼虫发生为害期,可用5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叶面喷雾防治。 菟丝子 1)加强栽培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 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 菟丝子是一年生攀援性的 2)人工铲除。春末夏初,一经发现,连同寄生受害部 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黄芩 分一起彻底剪除,剪下的茎段晒干烧毁。 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 3)药剂防除。在黄芩播种前两天或播种后出苗前(播 株生长,重则导致植株死亡。 种2 d内),选用仲丁灵或二甲戊灵等药剂按规定剂量进 行土壤处理, 防效良好。 根腐病 2 5 DB 4112/T 277—2020 6
DB4112-T 277—2020 黄芩栽培技术规程 三门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47: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