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5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50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 小麦抗条锈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rop Resistance to Diseases Part 4: Wheat Resistance to Yellow Rust 2020 - 05 - 22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9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501.4—2020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鉴定方法 .......................................................................... 2 5 抗病性评价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症状和发生流行规律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抗病性病圃田间配置 ..............................................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保存和活化 .............................. 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小麦条锈病侵染型、严重度分级 .................................... 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 9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小麦条锈病抗病性鉴定调查记载、评价表 ........................... 10 I DB52/T 1501.4—2020 前 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庆才、陈文、陈天青、隋建枢、陈小均。 II DB52/T 150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4 部分 小麦抗条锈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 tritici. Eriks.et Henn.)的鉴定方法 和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普通小麦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条锈病的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443.1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小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 2953 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条锈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3302 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真菌引起的病害,见附录A中的A.1、A.2、A.3。 3.2 侵染型 infection type 根据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其强度划分的病斑类型,用以表示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程度,按0、 0;、1、2、3、4六个类型记载。 3.3 严重度 severity 反映病害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几个级别表示。 3.4 慢锈性 slow rust 在适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小麦和病原物相互作用表现侵染型为3~4型的感病反应,但田间病 害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终期病情指数低于25。 1 DB52/T 1501.4—2020 3.5 苗期抗病性 seedling resistance 又称全生育期抗病性,是一种单基因或主基因控制的抗病性,小麦品种受到条锈菌侵染后表现过敏 性坏死反应,在小麦苗期对条锈病表现免疫、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抗病性(侵染型IT≤2)。 3.6 成株期抗病性 adult plant resistance 又称非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由微效基因控制,小麦品种苗期表现感病(侵染型IT≥3),而在成株 期对条锈病表现免疫、近免疫、高抗和中抗的抗病性(侵染型IT≤2)。 4 鉴定方法 病圃设置 4.1 4.1.1 病圃选址 苗期接种鉴定设置在人工控制适宜发病室内条件下,田间成株期接种鉴定设置在小麦条锈病适发区 的病圃,自然诱发鉴定设置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病圃,病圃选择在具备良好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灌溉条 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 4.1.2 病圃配置 苗期接种室内采用单盆(7 cm×7 cm)单份材料播种,田间病圃采用条播,等行距播种,每行均匀 播种可发芽的种子50~100粒,鉴定所用感病对照为当地感病品种,诱发行品种采用高感品种,田间配 置见附录B,3次重复。 4.2 菌株扩繁 在小麦2叶期,利用拇指和食指轻压小麦1叶摩擦3次,进行叶表脱蜡处理,取出已鉴定、保存、活 化的菌株,见附录C中的C.1、C.2、C.3。将菌株孢子粉置于载玻片上,滴1滴去离子水混匀,利用接种 针蘸取孢子接种小麦,接种后保湿和潜育发病条件同附录C中的C.1,培养约15 d~17 d后收集混合菌株 夏孢子粉备用。 4.3 人工接种鉴定 4.3.1 接种时期 苗期接种在小麦2叶展平期;田间成株期接种在小麦拔节初期,选择无雨、无高温天气的傍晚进行。 4.3.2 接种方法 4.3.2.1 室内苗期接种:使用 0.05%的 Tween20 水溶液喷雾处理小麦叶片,待雾滴挥发后,将条锈菌 夏孢子与滑石粉按 1:30 的比例加入 50 mL 试管中,用四层纱布封口,混匀后,将孢子粉均匀抖到小麦 叶片上进行接种,参照附录 C 中的 C.1 进行保湿和潜育发病。 4.3.2.2 田间成株期接种:扩繁小麦条锈菌菌株,在小麦拔节期初期采用“抖粉法”将菌株孢子粉接 种到诱发行植株叶片上,每隔 50 cm 接种 10 株苗,用去离子水对麦苗进行喷雾,后迅速覆盖黑色塑料 2 DB52/T 1501.4—2020 薄膜压实,次日清晨揭去薄膜(若次日温度低可覆盖满 24 h)。再次接种时,间隔 3 d~5 d,并选择诱 发行未接种植株进行接种,所用条锈菌菌株与苗期接种一致。 4.3.3 接种前后田间管理 雨后或灌溉后接种,接种后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不施用任何杀菌剂,虫害防治参照 NY/T 3302。 4.4 田间自然诱发鉴定 自然诱发病圃,不接种条锈菌,不施用任何杀菌剂,虫害防治参照NY/T 3302。 4.5 病情调查 4.5.1 调查时间 室内苗期接种鉴定于接种后20 d调查病情。田间成株期接种鉴定于接种后25 d~30 d调查病情,田 间自然诱发鉴定于感病对照发病充分(严重度60%以上)时进行调查病情。 4.5.2 调查方法 苗期接种鉴定,调查病情时,逐叶调查记载侵染型;田间鉴定,调查病情时,随机抽取小麦30株, 调查每株的旗叶和倒二叶,逐叶进行调查记载侵染型、严重度,病斑侵染型和严重度的分级,见附录D 中的表D.1和D.2,调查2次,间隔7 d~10 d。 4.5.3 结果计算 通过严重度的分级,按式(1)计算病情指数(DI),其中普遍率(D)按式(2)计算,平均严重 度(S)按式(3)计算。 DI D S 100 .................................... (1) 式中: DI ——病情指数; D ——普遍率; S ——平均严重度。 D Nd 100% ..................................... (2) N 式中: D ——普遍率; Nd ——病叶数; N ——调查总叶片数。 S ( Ni i) 100% .................................. (3) N 式中: N ——调查总叶片数; S ——平均严重度 Ni ——病情为 i 级的叶片数; i ——严重度级别代表值(如小麦条锈病各级的百分数)。 3 DB52/T 1501.4—2020 5 抗病性评价 5.1 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病圃中的中感或高感对照品种发病严重度达到60%以上时,该批次抗条锈病鉴定视为有效。 5.2 抗病性评价 5.2.1 人工接种抗病性评价 依据鉴定材料苗期和田间成株期接种抗病性鉴定、田间自然诱发抗病性鉴定的发病程度(侵染型和 病情指数),确定其对条锈病的抗病性水平,每一鉴定材料调查记载侵染型,当发现同一叶片上出现不 同侵染型时,主要侵染型记录在前。根据侵染型级别
DB52-T 1501.4-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5 00:44: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