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3—2019 代替 DB34/T 243-2002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Cod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fish diseas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1 - 04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04 实施 发 布 DB34/T 243—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243-2002《鱼类鱼病防治技术规范》。与 DB34/T 243-2002 相比,修订内容 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删除了原标准“3.1 按病原划分”和“3.2 按症状划分”标题; ——将原标准“4 病鱼和健康鱼的鉴别”改为本标准“5.4 病鱼与健康鱼的鉴别”; ——将原标准中“7.2.1 池塘水体消毒”改为“4.2.1 池塘消毒”; ——增加了本标准“4.4.1 养殖产地及设施”内容; ——增加了本标准“4.4.1 腹腔注射”、“4.4.2 胸腔注射”、“4.4.3 肌肉注射法”内容; ——将原标准“7 鱼病的预防”、“7.1 建立检疫制度”、“7.2 四消四定”、“7.3 科学的饲养管 理”、“7.4 人工免疫”改为本标准“4 鱼病的预防”、“4.1 建立苗种产地检疫制度”、“4.2 四消四定”、“4.3 科学的饲养管理”、“4.4 注射疫苗”; ——将原标准“7.3.1 控制放养密度”改为“4.3.2 控制放养密度”,并添加“根据不同养殖鱼类 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或放养量)。”内容; ——将原标准“5.3 气候、水质情况调查”改为本标准“5.3 气候、水质、底质情况调查”; ——将原标准“6 病鱼的检查、诊断”改为本标准“6 鱼病的检查、诊断”; ——将原标准“8 鱼病的防治方法”改为本标准“7 鱼病的防治方法”; ——删除了原标准“8.3 注射法”、“9 常用药品”、“10 禁用药品” 内容; ——将原标准表 1“药物清塘的种类和方法”改为“常用清塘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将原标准表 1 中药物“生石灰 漂白粉”、“巴豆”、“氨水”、“鱼藤精”删除,增加药物 “漂白精”、“三氯异氰尿酸”; ——将原标准表 2“鱼体消毒的常用药物和剂量”,改为“常见外用鱼药及使用方法”; ——将原标准表 2 中药物“呋喃西林”、“甲醛”、“高锰酸钾”删除,“食盐水”改为“氯化钠”, 增加药物“硫酸亚铁”、“百部贯众”、“二溴海因”、“生石灰”、“聚维酮碘”、“四烷 基季铵盐络合碘”、“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增加了本标准表 3“常用内服鱼药及使用方法”。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阜阳市颍东区水产工 作站、肥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庆市宜秀区渔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红莲、奚业文、吴林、董星宇、王永杰、张静、鲍俊杰、马仁胜、占春丽。 I DB34/T 243—2019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内养殖鱼类疾病预防,鱼病现场调查方法,鱼病的检查与诊断,鱼病的给药方 法,鱼病的治疗等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养殖鱼类疾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淡水鱼类疾病种类 3.1 淡水鱼常见疾病分为真菌病(鳃霉病,水霉病等),细菌病(肠炎、烂鳃、赤皮,竖鳞,打印, 疥疮等),寄生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打粉病等), 病毒病(鲤春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痘疮等),非生物因素疾病(气泡病,藻类中毒,水质过酸过碱, 重金属化学性中毒,机械损伤)等。 3.2 有些病原寄生在局部,表现出局部症状,如鳃霉病,水霉病,寄生虫病等,而细菌性疾病和病毒 性疾病更容易影响到整个鱼体。 4 鱼病的预防 4.1 建立苗种产地检疫制度 参照我国重要的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原的国标或行标的检测方法对鱼类苗种产地重大疾病 病原进行检疫,防止鱼类疫病传播。 4.2 4.2.1 四消四定 池塘消毒 4.2.1.1 池塘消毒分为清塘消毒和水体消毒,清塘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见表 1,水体消毒的药物及使 用方法见表 2。 4.2.1.2 在鱼病流行季节,每 15 天~20 天进行水体消毒。 4.2.1.3 特定鱼类对某些药物敏感,慎用这些药物。 1 DB34/T 243—2019 表1 常用清塘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水深 用量 (m) (kg/667 m2) 0.05~0.10 60~75 1 125~150 0.05~0.10 5~10 1 13.5 漂白精 1 三氯异氰尿酸 药物 生石灰 含氯石灰 茶粕 4.2.2 用法 放鱼时间 在池底挖几个小潭,倒入石灰,待吸水溶化即 向四周泼洒(包括岸脚) 7~10 d 后 加水融化后全池泼洒 加水融化后全池泼洒 3~5 d 后 6.8 加水融化后全池泼洒 3~5 d 后 1 4.5 加水融化后全池泼洒 10 d 后 0.2 13 捣碎后加水浸泡 24~48 h,连渣带汁一起加水 1 40~50 泼洒全池 7~10 d 后 鱼体消毒 常见的鱼体消毒药物及方法见表2。特定鱼类对某些药物敏感,慎用这些药物。 表2 药物名称 硫酸铜 硫酸亚铁 氯化钠 水体、鱼体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 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 纤毛虫、鞭毛虫 细菌、霉菌、车轮虫、斜管虫 休药期 用量 (d) (mg/L 或 mL/m3) 浸浴 8~10(15 min~30 min) 全池泼洒 0.5~0.7 全池泼洒 0.2(与硫酸铜合用) 浸浴 2%~3% 百部贯众 孢子虫等寄生性鱼病 全池泼洒 3 二溴海因 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全池泼洒 0.2~0.3 全池泼洒 15~30 生石灰 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 等暴发性鱼病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性出血败 聚维酮碘 (含有效碘 1.0%) 血症等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烂鳃病、弧菌病、鳗鲡红头病、 中华鳖腐皮病等 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 对病毒、细菌、纤毛虫、藻类有杀灭作 (季铵盐含量 50%) 用 敌百虫(30%晶体) 含氯石灰 甲壳类、蠕虫等寄生性鱼病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 出血病等 二氯异氰尿酸钠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 (有效氯>55%) 出血病等 三氯异氰尿酸 (有效氯>80%) 2 使用方法 微生物疾病:如皮肤溃疡病、烂鳃病、 出血病等 草鱼:30(15 min~20 min) 浸浴 鲑鳟鱼卵:30~50(5 min~15 min) 幼鱼、幼虾:0.5~1.0 全池泼洒 成鱼、成虾:1.0~2.0 鳗鲡、中华鳖:2.0~4.0 全池泼洒 0.3 全池泼洒 ≥10 0.9~1.5 全池泼洒 ≥5 1.0~2.0 全池泼洒 ≥10 0.3~0.6 全池泼洒 ≥10 0.1~0.5 DB34/T 243—2019 注:本表所推荐的常规用量,指养殖水温在 20℃~30℃,水质为中度硬水(总硬度 50 mg/L~90 mg/L 水体), pH 值为中性,其余指标达到国标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 时的鱼药用量。 4.2.3 饵料、食场消毒 水草可用 6 mg/L 含氯石灰液浸泡 20 分~30 分;施用的粪肥要经过发酵后投入;饲料在高温季 节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止变质。 每月用含氯石灰和硫酸铜各 0.25 kg 化水泼洒消毒食场 1~2 次;每 5~7 天应清洗曝晒食台, 或放入石灰水、含氯石灰水中浸泡,或换用消毒过的食台。 4.2.4 工具消毒 捞网、扦捕网、木制工具等在发病池塘使用过后,都要消毒后再使用。可以在阳光下曝晒消毒,也 可以用 10 mg/L 硫酸铜浸泡 20 分(网具)或在 5%含氯石灰液中消毒处理(木制工具等)。 4.2.5 四定 四定为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即在保证饵料质量符合 NY 5072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前提 下,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位置投喂一定数量的饵料。 四定的关键是定质,即饵料要新鲜、优质,这是提高鱼体抵抗疾病能力的重要一环。 4.3 科学的饲养管理 4.3.1 养殖场地及设施 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水源充足,周边无污染源;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有水质沉淀池 及水质净化池,采用合理的水深、面积进行养殖。 4.3.2 控制放养密度 根据不同养殖鱼类品种,不同养殖方式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或放养量)。 4.3.3 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4.3.3.1 适时加注新水 在 6~9 月生长旺季,每 7~10 天加注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每 10~15 天加水一次,每次在原 水深基础上加水 20 cm~30 cm。 4.3.3.2 合理使用增氧机 保持养殖水体溶氧充足,适时开增氧机。 4.3.3.3 定期调节水质 养殖期间,定期测定水质,主要检测溶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因池制宜地使用微生态制 剂、生石灰等调节水质。 4.3.4 控制病原生物传播 定期对渔场的养殖动物进行鱼病检查,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有效地防控疾病。 4.4 注射疫苗 3 DB34/T 243—2019 4.4.1 人工免疫 对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可采用疫苗进行人工免疫预防,一般在春季进行疫苗注射。 4.4.2 腹腔注射 腹腔注射,将针头沿腹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入,与鱼体呈 30°~40°,向头部方向进针。 进针深度依鱼的大小而定,防止扎针太深,伤及鱼体内脏。 4.4.3 胸腔注射 从胸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针,其注射深度视鱼体大小而定,以不伤及心脏为准。 4.4.4 肌肉注射法 肌肉注射一般采用背鳍基部,与鱼体呈 30°~40°,向头部方向进针。根据鱼体大小确定进针深 度,以不伤及脊椎骨为度。 5 鱼病的现场调查 5.1 发病情况调查 对发病时间、病程长短、疾病症状、死鱼

pdf文档 DB34-T 243-2019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43-2019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43-2019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43-2019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33: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