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399372.0
(22)申请日 2022.04.15
(71)申请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 学
地址 450045 河南省郑州市金 水区北环路
36号
(72)发明人 管俊峰 李列列 姚贤华 鲁猛
张敏 韩瑞聪 韩爱红 郝颖
陈珊珊 何双华 牛丽华
(74)专利代理 机构 郑州盈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1196
专利代理师 樊羿 张晓辉
(51)Int.Cl.
G01N 3/08(2006.01)
G01N 3/20(2006.01)
G01N 3/02(2006.01)G01N 1/28(2006.01)
(54)发明名称
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
调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
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旨在
解决现有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未能兼顾
考虑混凝土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
基于不同钢纤维掺量 Vf,i所浇注成型的试件, 测
定破坏荷载和峰值荷载 Pmax, 进而计算抗压强度
fc、 计算断裂韧度 KIC和拉伸强度 ft, 并建立断裂
韧度KIC,i或拉伸强度 ft,i与钢纤维掺量 Vf,i的定
量关系曲线; 从而实现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中, 控制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 fc不变, 通过改
变配合比中钢纤维掺量 Vf, 调整钢纤维混凝土断
裂韧度KIC和拉伸强度 ft。 本发明易于操作, 够精
度高且易判断结果合理性; 本发 明方法中所用试
件没有限制, 在普通实验室即可满足试件的浇 筑
和测试工作, 成本低且易于实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4965035 A
2022.08.30
CN 114965035 A
1.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控模型的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给定 的钢纤维混凝土水灰比w/c和可变的钢纤维掺量Vf,i, 选定相同的水泥标
号和相同筛 分曲线的粗骨料及细骨料, 分别浇筑成型不同钢纤维掺量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
件和三点弯曲试件;
(2)分别测定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破坏荷载 F和三点弯曲试件的峰值荷载Pmax;
(3)基于下式计算每种 钢纤维掺 量Vf,i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抗压强度fc:
式①中, F为实测试件 破坏荷载; A为试件 承压面积;
当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抗压强度fc相对误差大于5%时, 则应重新浇筑各类试件,
直至相对误差 ≤5%时, 进行 下一步;
(4)基于下式计算每个钢纤维掺量Vf,i对应的三点弯曲试件的断裂韧度KIC,i和/或拉伸
强度ft,i:
其中, ae为试件的等效裂缝长度; σn为试件的名义强度, 其由下式计算:
式③中, Pmax为各试件实测的峰值荷载; W为试件高度; B为试件厚度; S为试件跨度; α为
缝高比; Δafic为试件的虚拟裂缝扩展量;
(5)将步骤(4)所得(Vf,i,KIC,i)或(Vf,i,ft,i), i≥3, 带入y=ax2+bx+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
系数a、 b、 c的值, 从而 建立断裂韧度KIC,i或拉伸强度ft,i与钢纤维掺量Vf,i的定量关系曲线,
x表示钢纤维掺量Vf,p, y表示钢纤维掺量Vf,p时, 对应的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韧度KIC,i或拉
伸强度ft,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中, 对每种钢纤维掺量Vf,i成型1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和3
~4组三点弯曲试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高度Wt相同, 且高度Wt取值范围10 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各三点弯曲试件的缝高比α、 试件厚度B、 跨高比S/W相同, 其中缝高比α 取值
范围为0.1~0.6, 跨高比S/W取值范围为2.5~8, 试件高度W取值范围为 40mm~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步骤(4)中, 式 ②中的等效裂缝长度ae, 由下式计算: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965035 A
2式④中, α 为缝高比; a0为初始裂缝长度; Y( α )为几何结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对于几何结构参数Y( α ),
当S/W=2.5时
当S/W=4时
当S/W=8时Y( α )=1.10 6‑1.552α +7.71α2‑13.53α3+14.23α4;
若S/W=2.5~4或S/W =4~8, 采用内插法计算Y( α );
若S/W<2.5或S/W>8, 采用外插法计算Y( α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 控模型的构建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步骤(4)中, 式 ③中的虚拟裂缝扩展量Δafic, 由下式计算:
Δafic=ndi‑aVflfffdf ⑤,
式⑤中, di为骨料特征尺寸, di=dmax、 dav1、 dav2或dmin, 其中, dmax为粗骨料的骨料最大粒
径, dmin为粗骨料的骨料最小粒径, dav1和dav2为dmax和dmin之间的粒径大小, 且di的取值满足
相对尺寸(W ‑a0)/di≈10, 其中, 若取di=dmax时, 仍不能相对尺寸(W ‑a0)/di≈10, 则n取1.5、
2、 3、 4、 ..., 以使得相对尺寸(W ‑a0)/ndi≈10; a为试验系数; lf为钢纤维长度、 df为钢纤维直
径、 ff为钢纤维抗拉强度。
8.一种钢纤维混凝 土断裂韧度与强度兼容 性调控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给定需要达 到或者设定控制的钢纤维混凝 土KIC, P的具体值;
(2)由权利要求1所建立的断裂韧度KIC,i与钢纤维掺量Vf,i的定量关系曲线, 确定出对应
的钢纤维掺 量Vf,p;
(3)基于上步所确定的钢纤维掺量Vf,p, 来确定钢纤维混凝土具体配合比, 从而实现钢
纤维混凝 土抗压强度不变条件下的断裂韧度的调整。
9.一种钢纤维混凝 土断裂韧度与强度兼容 性调控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给定需要达 到或者设定控制的钢纤维混凝 土的拉伸强度ft,p具体值;
(2)由权利要求1所建立的拉伸强度ft,i与钢纤维掺量Vf,i的定量关系曲线, 确定出对应
的钢纤维掺 量Vf,p;
(3)基于上步所确定的钢纤维掺量Vf,p, 来确定钢纤维混凝土具体配合比, 从而实现钢
纤维混凝 土抗压强度不变条件下的拉伸强度的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强度兼容性调控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钢纤维掺 量Vf,p由下式计算:
其中, a、 b、 c为对应的定量关系曲线的回归系数。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965035 A
3
专利 钢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与拉伸强度兼容性调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7:25: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