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20.01
CCS
Z05
团体 标准
T/CSES 75—2022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emoval of algae by bionic screening and concentrating
(发布稿)
2022- 11- 08发布 2022 - 11 - 08实施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I 目次
前 言 ................................ ................................ ........... II
1 范围 ................................ ................................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3
3 术语和定义 ................................ ................................ .......... 3
4 总体要求 ................................ ................................ ............ 4
5 工艺设计 ................................ ................................ ............ 5
6 运行管理 ................................ ................................ ............ 7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提出。
本文件由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冯慕华、柯凡、李文朝、陈开宁 、潘继征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3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河、湖、库、池塘等天然水体和人工景观水体的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可作为仿
生式过滤浓缩除藻设备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581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
GB 17888.2 机械安全 接近机械的固定设施 第2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HJ 897 水质 叶绿素 a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 海政法 [2016]22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藻类发生面积 algal occurring area
水面出现肉眼可见藻类的水域面积。
饮用水水源地 drinking water sources
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江、河、湖、库等。
仿生过滤 bionic screen
仿滤食性 鱼类游弋于水面吞食过滤浮游生物的原理, 在不添加任何药剂 的条件下 ,利用蓝藻 团粒的
亲水胶体高粘滞特性,在无压条件下通过承载水流的动态渗透实现藻水分离 的过程。
仿生过滤的藻类 bionic screen ing algae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4 适用于仿生过滤处理的蓝藻团粒及其相似特性的藻类群体。
分层装置 separation equipment
集成在载体平台前端 的宽幅下颚式结构 设备,装置的启闭和进水深度可控制,以分离富藻水层。
汲藻系统 pumping algae system
大流量汲取表层富藻水,不破坏团粒结构,不造成细胞破碎,并通过管道与布水总管相连的系统。
鳃式过滤器 gill-like screening system
将利用鱼鳃仿生过滤原理制作的 单元筛板密集排列 并固定在可以调节倾斜度的框架上 构成的过滤
装置。
二次浓缩 secondary concentration
采用摇振、压滤、离心等物理分离手段,浓缩鳃式过滤器分离的浓藻水,得到含水率较低的藻浆 /
藻泥的过程。
摇振筛浓缩 sloped vibrating screen
采用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筛并经轻微振动,浓缩鳃式过滤器分离的浓藻水,形成藻浆的过程。
藻浆 high density algae
经过鳃式过滤器分离和二次浓缩获得的半流体状态藻类浓缩物。
藻泥 algal mud
藻浆经过压力过滤或高速离心脱水产生的固态或半固态藻类浓缩物。一般含水率低于 90%。
仿生式水面藻类清除设备 bionic salvaging algae equipment
以鳃式过滤器为核心单元,具备汲取、分离、浓缩、储运等功能的一体化机械式藻类清除设备 。
智能导藻装置 intellective guide equipment
由自动牵引系统与能充气上浮、排气隐匿的隐没式柔性围隔构成的移动或固定拦挡导流富集水面
藻类的装置 。
仿生式除藻系统 bionic salvaging algae system
由仿生式水面藻类清除设备和导藻装置组成的除藻系统 。
4 总体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5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 技术的设计与使用应 综合考虑保护目标、 藻类水华 发生状况(强度、频率及
面积)、水文气象 条件、藻浆 /泥处理要求等因素。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 技术的设计应遵循效率最大化、工艺最优化、经济合理的原则 ,以最小成本
和能耗获得最佳控制效果 。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 技术的运行 可根据藻类水华发生阶段、发生强度和保护水域 的控藻目标来确
定。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中仿生式水面藻类清除设备和导藻装置的组合方式 ,应根据藻类水华发
生强度、风速、风向等确定,可采用 单独运行 、联合运行 、固定运行、移动运行等方式 。
5 工艺设计
工艺流程
5.1.1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通过导藻装置拦挡导流富集水面藻类, 分层装置 分离富含 藻类表层 水,
汲藻系统汲取含藻水,鳃式过滤器 进行藻水分离 ,再经摇振筛等浓缩设备 二次浓缩 成藻浆 /藻泥,进行
后续处理 。工艺流程见图 1。
图1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工艺流程
5.1.2 根据处理目标,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可设计成水面机动式、固定式、陆上机动式等多种结
构和运行方式。
工艺单元设计要求
5.2.1 导藻装置
5.2.1.1 导藻装置可采用智能导藻装置或其它类型围隔,可设计成固定式或移动式,固定式采取与水
流方向固定成一定夹角导流富集藻类;移动式通过自动牵引系统移动导藻或变换角度导藻。
5.2.1.2 智能导藻装置排气 隐匿或盘卷收纳,充气运行围隔,宜双向排藻,充排气响应快 。
5.2.1.3 导藻装置浮体直径根据控制目标、藻类发生强度、水流特征、风浪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藻
类发生强度高,风浪大的区域选择直径大的浮体。浮体直径具有不同尺寸,一般为 200 mm-500 mm。
5.2.1.4 导藻装置墙体滤布材料,根据保护目标、气候条件、风浪条件、泥沙沉积量、 藻类发生 强度、
使用寿命、拦截率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 包括橡胶、涤纶、丙纶、滤网等材料。
5.2.2 富藻水层分离汲取
5.2.2.1 采用具有调节汲取深度功能的分层装置。
5.2.2.2 采用能分别调节流量的汲藻系统。
5.2.3 鳃式过滤器分离藻水
藻浆/藻
泥收集
浓藻
藻浆 /泥
清水外排
清水外排
围隔拦
挡导流
富集藻
分离汲取
表层富藻
水
鳃式过
滤器分
离藻水
二次浓
缩
藻浆/藻
泥处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ES 75 —2022
6 5.2.3.1 鳃式过滤器滤网宜具有高亲水性、抗菌、不易堵塞等特性,一般可选择不锈钢网。
5.2.3.2 鳃式过滤器滤网孔径宜根据过滤
T-CSES 75—2022 仿生式过滤浓缩除藻技术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2 11:44: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