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11.120.10 CCSC23T/QCSA 团 体 标 准 T/QCSA1—2022 青海天然冬虫夏草保存技术规程 2022-10-31发布 2022-11-15实施 青海省冬虫夏草行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I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应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采收要求...........................................................................1 5保存要求...........................................................................2 6活性检测...........................................................................2 附录A(规范性)冬虫夏草真菌分离后的培养...........................................3 附录B(规范性)活性成分的检测.....................................................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冬虫夏草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青海保 惠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秀璋、李玉玲、姚孝宝、杨凤梅、刘俊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1青海天然冬虫夏草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海天然冬虫夏草保存的术语和定义、采收要求、保存要求及活性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青海天然冬虫夏草的保存技术。 2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63/T701冬虫夏草采挖技术规程 DB63/T862实验室冬虫夏草真菌-中国被毛孢真菌分离技术规程 DB63/T890-2010地理标志产品青海冬虫夏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俗称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 昆虫幼虫后发育成的子座和充满菌丝的僵虫的复合体。 3.2 青海冬虫夏草 产于青海地区的天然冬虫夏草。 3.3 密封 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内部的措施。 4采收要求 4.1冬虫夏草的采挖符合DB63/T701。 4.2采收时选择个大、饱满、子座短小的新鲜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外包裹的土(菌)鞘应完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24.3采收的冬虫夏草应立即进行独立包装,并当天应密封和冷冻。 5保存要求 5.1将采收到的已经独立包装、密封冬虫夏草于低温下带回室内,并将其迅速放入-20℃的冷冻室内。 5.2冷冻室应洁净,且除冬虫夏草外无其它保存物品。 5.3保存时湿度含水量不大于15%。 5.4保存时间为36个月。 6活性检测 6.1每6个月随机从保存的冬虫夏草取出1%进行真菌分离培养试验,具体按附录A。 6.2根据DB63/T862的方法进行活性检测,冬虫夏草真菌有活性的表明冬虫夏草保存成功。检测方 法按附录A进行。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3AA 附录A (规范性) 冬虫夏草真菌分离后的培养 A.1准备工作 A.1.1升汞消毒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1g升汞(HgCl2)加少许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A.1.2消毒灭菌步骤如下: a)分菌工作前用有效氯含量为1.1%~1.3%的84消毒液将分菌环境喷雾消毒; b)将分菌用的医用手术刀、小剪刀、接种铲、接种针、9mm培养皿包扎好后至于121℃、压力条 件下灭菌30min后取出,放入超净工作台内备用; c)将已制备消毒好培养基的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内,打开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照射30min 后关闭紫外灯的电源。 A.1.3将冬虫夏草从﹣20℃的冷冻室内迅速取出,同时将其外包裹的土(菌)鞘剥离,然后用毛刷洗 净表面的泥土,用流水清洗干净。 A.1.4将已洗净的冬虫夏草放入升汞消毒液灭菌5min后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冼三次,然后放入超 净工作台内备用。 A.1.5在超净工作台内取一根冬虫夏草放置在无菌的培养皿中,用医用手术刀切去冬虫夏草的外表皮, 选取内部的白色菌丝组织块,放入另一个灭菌的培养皿内切至0.5mm~1.0mm。 A.1.6在酒精灯下,用接种铲将碎粒状组织块接种至试管中,盖上棉塞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A.2分离后的培养 A.2.1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低温培养箱中,在18℃条件下培养3~6个月。 A.2.2应关注菌种的活性,必要时进行菌种复活。即需在无菌条件下打开保存的试管,取部分菌种于 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再转接一次,或者接种到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后再转接斜 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Q/QCSA1—2022 4BB 附录B (规范性) 活性成分的检测 B.1准备工作 B.1.1升汞消毒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1g升汞(HgCl2)加少许蒸馏水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B.1.2消毒灭菌步骤如下: d)分菌工作前用有效氯含量为1.1%~1.3%的84消毒液将分菌环境喷雾消毒; e)将分菌用的医用手术刀、小剪刀、接种铲、接种针、9mm培养皿包扎好后至于121℃、压力条 件下灭菌30min后取出,放入超净工作台内备用; f)将已制备消毒好培养基的试管放入超净工作台内,打开超净工作台内的紫外灯,照射30min 后关闭紫外灯的电源。 B.1.3将冬虫夏草从﹣20℃的冷冻室内迅速取出,同时将其外包裹的土(菌)鞘剥离,然后用毛刷洗 净表面的泥土,用流水清洗干净。 B.1.4将已洗净的冬虫夏草放入升汞消毒液灭菌5min后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冼三次,然后放入超 净工作台内备用。 B.1.5在超净工作台内取一根冬虫夏草放置在无菌的培养皿中,用医用手术刀切去冬虫夏草的外表皮, 选取内部的白色菌丝组织块,放入另一个灭菌的培养皿内切至0.5mm~1.0mm。 B.1.6在酒精灯下,用接种铲将碎粒状组织块接种至试管中,盖上棉塞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B.2分离后的培养 B.2.1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低温培养箱中,在18℃条件下培养3~6个月。 B.2.2应关注菌种的活性,必要时进行菌种复活。即需在无菌条件下打开保存的试管,取部分菌种于 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再转接一次,或者接种到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后再转接斜 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CSA 1—2022 青海天然冬虫夏草保存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2 11:52:5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46.4 KB)
分享
友情链接
YD-T 4177.1-2022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第1部分:总则.pdf
DB34-T 4303-202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战业务应用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安徽省.pdf
GB-T 35986-2018 煤矸石烧失量的测定.pdf
DB43-T 1872-2020 政府网站集约化管理平台运行维护规范 湖南省.pdf
GB-T 20201-2006 灌溉用聚乙烯(PE)压力管机械连接管件.pdf
GM-T 0065-2019 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和保障能力建设规范.pdf
GB-T 26933-2011 钢制通用集装箱封闭槽型顶板.pdf
T-CEC 676—2022 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规程.pdf
GB-T 36957-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灾难恢复服务要求.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pdf
GB-T 42131-2022 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技术框架.pdf
GB-T 42825-2023 电动滑板车通用技术规范.pdf
GB-T 40778.3-2022 物联网 面向Web开放服务的系统实现 第3部分:物体发现方法.pdf
T-NBQLX 002—2021 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和零部件信息安全通用测试规范.pdf
T-GDATCM 0009—2023 厚朴 厚朴 煮散饮片.pdf
杨泉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DCMM标准解读 2022.pdf
NY-T 536-2017 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pdf
GB-T 6614-2014 钛及钛合金铸件.pdf
GB-T 40724-2021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pdf
GB-T 7666-2005 传感器命名法及代号.pdf
1
/
3
7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246.4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