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_ 11. 220 B 4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infectious coryz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2002-08-27发布 200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538—-2002 前言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世界各 地均有发生,主要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生长发育鸡群的生长受阻及淘汰率增加,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副鸡嗜血杆菌通常分为A、B、C三个血清型,在我国能引起传染性鼻炎的菌型目前为A型和C型, 它们具有共同抗原和各自的型特异性抗原,可以通过检测这些型特异性抗原来鉴定hpg的血清型。 本标准提供了多种诊断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在使用中应根据鸡群发病后至诊断时的间隔时间长 短及使用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建议在鸡群发病早期采用病原的分离鉴定或聚合酶链反应(PCR) 方法进行诊断,感染一周以后可以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两周后可以采用琼脂扩散试验、间 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阻断ELSIA进行诊断,三周后以上各种检查抗体的方法均可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附录 C、附录 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苗得园、陈小玲、张培君、陈葵、宋程、龚玉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测副鸡嗜血杆菌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PCR技术以及检测副鸡嗜血杆菌特异性抗 体的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操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鸡和其他易感动物的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2细菌的分离鉴定 2.1材料准备 2.1.1无菌棉拭子、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2.1.2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辅酶1,NAD)表皮葡萄球菌。 2.2操作程序 2.2.1无菌打开可疑病鸡的眶下窦,用灭菌棉拭子蘸取其中粘液或浆液。 2.2.2用棉拭子在鲜血琼脂平血上横向划线5~7条,然后取产NAD表皮葡萄球菌从横线中间划一 纵线。 2.2.3将划种好的平血置于5%的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37℃培养18h~24h。 2.2.4观察菌落特点。 2.2.5取分离物做过氧化氢酶试验,必要时通过进一步的生化反应做详细的特征鉴定。副鸡嗜血杆菌 的生化反应特点及过氧化氢酶试验方法见附录A。 2.2.6也可采用PCR鉴定可疑菌落,同时取病料或可疑菌落进行动物试验,方法见附录B。 2.3结果判定与表示方法 若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卫星样”生长的露滴状、针头大小的小菌落,即靠近产NAD表皮葡萄球 菌线处菌落较大,直径可达0.3mm,离产NAD表皮葡萄球菌线越远,菌落越小,过氧化氢酶阴性,结果 判为阳性,记为“十”,若无卫星现象,但有露滴状、针头大小的小菌落出现且过氧化氢酶阴性,则仍需采 用PCR或动物试验鉴定,以避免漏检不需NAD的副鸡嗜血杆菌。若无上述现象,则判为阴性,记为 "_”。 3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3.1材料准备 3.1.1.PCR反应液、消化液、阴、阳性对照物,按说明书保存和使用。 3.1.2石蜡油、生理盐水、蒸馏水、1.5mL及0.5mL小离心管、吸头若干,均经灭菌处理。 3.1.3PCR仪、56℃水浴锅、微量加样器、小型高速离心机、冰块等。 3.1.4琼脂糖、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紫外检测仪。 3.1.510mg/mL溴化乙锭,加样缓冲液,TAE电泳缓冲液,配制方法见附录C。 3.2操作程序 3.2.1PCR临床样品的采集 无菌打开可疑病鸡的眶下窦,用灭菌棉拭子蘸取其中粘液或浆液,浸人含0.8mL~1.0mL生理盐 水的1.5mL离心管内,室温放置0.5h后,将棉拭子在管壁上尽量挤干,然后弃至消毒液缸中。 1

pdf文档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第 1 页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第 2 页 NY-T 538-2002 鸡传染性鼻炎诊断技术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3-03 07:59:43上传分享
加微信群 有优惠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