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download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46143.9 (22)申请日 2022.07.19 (71)申请人 广州大学 地址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 学城外环西路23 0号 (72)发明人 郑文智 谭平 王浩 祝青鑫  冼志彬 刘彦辉 谭佳俊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专利代理师 许小莉 (51)Int.Cl. E01D 19/04(2006.01) E04B 1/36(2006.01) E04B 1/98(2006.01) E04H 9/02(2006.01)G06F 30/23(2020.01) G06F 30/13(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结构SMA-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 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SMA ‑韧性隔震支座 减隔震优化 设计方法, 该方法首先建立了传统隔 震支座隔震结构模型与SMA ‑韧性隔震支座隔震 结构模型, 由所建立的模型确定基准响应, 进而 建立SMA屈服力Fys与基准力FR之间的关系, 以及 建立边墩/柱、 中墩/柱支座中SMA的屈服力公式, 计算SMA‑韧性隔震支座隔震结构地震峰值响应, 训练神经网络代理模型, 并以对应的基准响应为 基准值, 得到SMA ‑韧性隔震支座隔震结构的归一 化响应, 采用归一化响应的变化量建立优化目标 函数, 再采用遗传算法, 确定最优的缩放因子ai 与缩放比bj, 得到SMA最优参数。 该参数优化设计 方法能够实现性能与成本双指标的减隔震设计 目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15045182 A 2022.09.13 CN 115045182 A 1.一种结构SMA ‑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第一步: 建立传统隔震支座隔震结构模型与SMA ‑韧性隔震支座隔震结构模型; 第二步: 对第一步建立的传统隔震支座隔震结构模型开展动力分析, 以传统隔震结构 上部结构的峰值 位移dR、 支座残余 位移Rb,R、 墩/柱剪力Fp,R、 墩/柱弯矩Mp,R为基准响应; 第三步: 选取基准响应中基准力的最大值Fp,R, 定义基准力FR为墩/柱峰值剪力Fp,R的 10%, 即FR=0.1Fp,R; 第四步: 将隔震支座分为边墩/柱支座、 中墩/柱支座两类, 依据不同类型的SMA试验结 果确定SMA相变阶段的应 变硬化比α, 滞回相关参数β, 进 而确定SMA的屈服 位移dy; 第五步: 建立SMA屈服力Fys与基准力FR之间的关系, 即公式(1), 其中ai∈(0,1]定义为缩 放因子, 即公式(2)(i =1, 2,…n), n的取值依据设计精度需求确定, ai的增量为1/n; Fys=aiFR (1) ai=(1/n)·i (2) 第六步: 边墩/柱支座中SMA的屈服力Fys,sp由公式(3)计算, 其中bj∈[0,1]定义为缩放 比, 即公式(4)(j=0, 1, …n), n的取值依据设计精度需求确定, bj的增量为1/n; 中墩/柱支 座中SMA的屈服力Fys,mp利用公式(5)计算; Fys,sp=bjFys (3) bj=(1/n)·j (4) Fys,mp=(1‑bj)Fys (5) 第七步: 开展不同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时SMA‑韧性隔震支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得到对应的结构峰值响应, 包括: 上部结构峰值位移d、 支座残余位移Rb、 墩/柱剪力Fp、 墩/柱 弯矩Mp; 根据不同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的计算结果, 以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为输入, 以上部 结构峰值位移d、 支座残余位移Rb、 墩/柱剪力Fp、 墩/柱弯矩Mp为输出, 训练不同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与上部结构峰值位移d、 支座残余位移Rb、 墩/柱剪力Fp、 墩/柱弯矩Mp之间的神经网 络模型, 将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有限元模型的代理模型; 第八步: 以对应的基准响应中上部结构峰值位移dR、 支座残余位移Rb,R、 墩/柱底剪力 Fp,R、 墩/柱底弯矩Mp,R为基准值, 利用公式(6) ‑(9)计算得到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对应的归 一化响应: dNor,i=di/dR (6) Rb,Nor,i=Rb,i/Rb,R (7) Fp,Nor,i,j=Fp,i,j/Fp,R (8) Mp,Nor,i,j=Mp,i,j/Mp,R (9) 其中, dNor,i为归一化上部结构峰值位移, Rb,Nor,i为归一化支座残余位移, Fp,Nor,i,j为归 一化墩/柱剪力, Mp,Nor,i,j为归一化墩/柱弯矩, di为ai时上部结构峰值位移, Rb,i为ai时支座 残余位移, Fp,i,j为ai、 bj时墩/柱剪力, Mp,i,j为ai、 bj时墩/柱弯矩; 第九步: 以SMA总用量为目标函数, 定义约束条件(10) ‑(12), 使归一化位移响应的减小 量ΔdNor,k, ΔRb,Nor,k与墩/柱地震力的增量ΔFp,k,l, ΔMp,k,l且归一化墩/柱增量ΔFp,Nor,k,l, ΔMp,Nor,k,l满足: max{ΔdNor,k+1,ΔRb,Nor,k+1}<min{ΔdNor,k,ΔRb,Nor,k} (10)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045182 A 2max{ΔFp,k,l,ΔMp,k,l}≤{0.1Fp,R,0.1Mp,R} (11) max{ΔdNor,k,ΔRb,Nor,k}≤min{ΔFp,Nor,k,l,ΔMp,Nor,k,l} (12) 其中, ΔdNor,k为归一化上部结构峰值位移减小量, ΔRb,Nor,k为归一化支座残余位移减 小量, ΔFp,k,l为墩/柱剪力增量, ΔMp,k,l为墩/柱弯矩增量, ΔFp,Nor,k,l为归一化墩/柱剪力 增量, ΔMp,Nor,k,l为归一化墩/柱弯矩增量; k =1, 2,…, i; l=1, 2,…, j+1; 第十步: 以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作为遗传因子, SMA总用量为目标函数, 公式(10) ‑(12) 作为约束条件, 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缩放因子ai, 缩放比bj; 每个优化步中, 采用神经网络模型 作为代理模 型, 计算上部结构峰值位移d、 支座残 余位移Rb、 墩/柱剪力Fp、 墩/柱弯矩Mp; 得到 最优的缩放因子ai与缩放比bj后, 利用公式(1) ‑(5)得到SMA最优参数 Fys, Fys,sp, Fys,m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SMA ‑韧性隔震支座减 隔震参数设计方法, 特征在于: 第四步中将隔震支座分为边墩/柱支 座、 中墩/柱支 座两类, S MA相变阶段的应变硬化比α、 滞 回相关参数β 依据不同类型的SMA试验结果进行选取, α 采用0.0 5, β 采用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SMA ‑韧性隔震支座减 隔震参数设计方法, 特征在于: 第七步中, 采用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带SMA ‑韧性隔震支座隔震结构的有限元代理模型, 所 述神经网络采用5层神经网络, 该网络包括输入层、 输出层、 3层隐藏层; 每个隐藏层 包含150 个隐藏单元; 此外, 采用Adam优化算法估计神经网络的超参数, 采用双曲正切函数作为激活 函数; 神经网络的最大训练代数设为500; 采用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 数; 将数据分为3部分, 其中, 80%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 10%的数据作为验证数据, 剩余 10%的数据作为测试 数据, 将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有限元模型的代理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SMA ‑韧性隔震支座减 隔震参数设计方法, 特征在于: 第七步至第十步中, 以S MA总用量为目标函数, 采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 建立了SMA ‑韧性隔 震支座参数自动寻优框架, 其中, 缩放因子ai和缩放比bj均采用二进制编码。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045182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结构SMA-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结构SMA-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计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结构SMA-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计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结构SMA-韧性隔震支座减隔震优化设计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44:5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