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607668.9
(22)申请日 2022.06.24
(73)专利权人 中科蓝 (福建)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鲤城区常泰街
道上村社区江南高新园区常丰街 1136
号
(72)发明人 陈晓东 常文禹 唐欣欣
(74)专利代理 机构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35209
专利代理师 赖开慧
(51)Int.Cl.
B01D 53/04(2006.01)
B01D 46/00(2022.01)
F23G 7/07(2006.01)
F23G 5/4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 缩催化燃烧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 尤其涉
及一种新型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 化燃烧系统, 它主
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包
括控制装置、 过滤装置、 若干个活性炭过滤装置、
吸附风机、 排气烟囱、 脱附风机、 加热装置、 新风
过滤装置和催 化燃烧装置, 活性炭过滤装置具有
吸附进风口、 吸附出风口、 脱附进风口和脱附出
风口, 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进风口分别设有第
一开关阀、 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出风口分别设
有第二开关阀, 活性炭 过滤装置的脱附进风口分
别设有第三吸附开关阀, 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
出风口分别设有第四开关阀, 第一开关阀、 第二
开关阀、 第三开关阀、 第四开关阀、 吸附风机、 脱
附风机、 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连
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17662414 U
2022.10.28
CN 217662414 U
1.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装置、 过滤装置、 若
干个活性炭过滤装置、 吸附风机、 排气烟囱、 脱附风机、 加热装置、 新风过滤装置和催化燃烧
装置,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具有吸 附进风口、 吸附出风口、 脱附进风口和脱附出风口, 各所
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进风口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
吸附出风口分别与吸附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排气烟囱的输入端与吸附风机的输出端连
接, 所述新风过滤装置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进风口分
别与加热装置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出风口分别通过脱附风机与 催化燃烧装
置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 附进风口分别 设有第一开关阀、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
置的吸附出风口分别设有第二开关阀,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进风口分别设有第三
吸附开关阀,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出风口分别设有第四开关阀, 各所述第一开关
阀、 第二开关阀、 第三开关阀、 第四开关阀、 吸附风机、 脱附风机、 加热装置分别与控制 装置
的输出端电连接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炭
过滤装置包括壳体, 定义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为横向方向, 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为纵向方
向, 所述壳体内设有呈环形结构的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 所述第二套体套设于第一套体外
侧, 使得第一套体内形成第一流道、 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之间形成第二流道、 第二套体与壳
体之间形成第三流道, 所述第一套体的横向一端与壳体连接, 其横向另一端形成连接第一
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套体上远离第一套体的一端与壳体连接, 其横向另
一端形成连接第二流道和 第三流道的第二开口, 所述壳体的横向中部 设有贯穿第一套体和
第二套体的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的横向两侧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套体和 第二套体且呈网状结
构的连接筛网,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活性炭过滤板, 所述吸 附进风口和脱附出风口分别与第
一流道连通, 所述吸附出风口和脱附进风口分别与第三 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一
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均具有热系统和冷系统, 所
述新风过滤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的冷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与第一换
热装置的冷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热系统的输入端与脱附风机的输出端
连接, 所是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热系统的输出端和冷系统的输入端分别与催化燃烧装置连
接, 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冷系统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装置的热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
一换热装置的冷系统的热系统的输出端与吸附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换
热装置和 第二换热装置均包括壳体、 设于壳体上的冷风进口、 冷风出口、 热风进口和热风出
口, 所述冷系统连接冷风进口和冷风出口, 所述热系统连接热风进口和热风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系统
包括与冷风进口连接的冷风总进 管、 与冷风出口连接的冷风总出管以及多 条并联连接冷风
总进管和冷风总出管 的冷风分管, 所述热系统包括与热风进口连接的热风总进管、 与热风
出口连接的热风总出管以及多 条并联连接热风总进管和热风总出管的热风分管, 各所述冷
风分管与热风分管分别螺 旋缠绕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662414 U
2一种新型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常温下(20℃)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 常压下沸点小于
260℃的有机化合物,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孔隙结构和极大内表面积的人工炭材料
制品。 通常, 其孔容积达0.2 1.0cm3/g、 比表面积≥4001000m2/g。 主要由碳素元素(87%~
97%)组成, 同时也含有氢、 氧、 硫、 氮等元素以及一些无机矿物质。 主要用于吸附脂肪和芳
香族碳氢化合物、 大部 分含氯溶剂、 常用醇类、 部 分酮类和酯类, 常见的有 苯、 甲苯、 己烷、 庚
烷、 甲基乙酮、 丙酮、 四氯化 碳、 萘、 醋酸乙酯等。
[0003]目前, 工业VOCs治理行业针对大风量、 低浓度废气治理工艺主要有活性炭 吸附浓
缩‑催化燃烧技术、 活性炭纤维棉吸附浓缩 ‑冷凝回收技术、 分子筛转轮吸附浓缩 ‑催化燃烧
技术等。 其中, 活性炭吸附浓缩 ‑催化燃烧技术是将有机废气直接通过 活性炭等吸附介质进
行吸附浓缩, 然后采用热 空气进行脱附操作, 低浓度大风量废气进入活性炭吸附箱, 吸附箱
一般采用多用一备 的布置方式。 低浓度大风量废气经过活性炭吸 附浓缩之后, 转换成小风
量、 高浓度的有机废气被送到28 0℃以上催 化燃烧装置进 行催化燃烧处理, 燃烧后的废气再
经过换热后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进行脱附操作。
[0004]但是, 在实际的运用中, 吸附箱采用多用一备的布置方式形成并联连接, 泵入的废
气均匀的进入到各个所使用的吸附箱内进行吸 附浓缩, 当活性炭饱和后转为脱附处理, 并
且启用备用吸附箱吸附, 如此需要降低 废气的流量以满足单个吸附箱的吸附作用, 由此, 造
成了废气处 理的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 针对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废气处 理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 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包括控制装置、 过滤装置、 若干个 活性炭
过滤装置、 吸附风机、 排气烟囱、 脱附风机、 加热装置、 新风过滤装置和催化燃烧装置, 所述
活性炭过滤装置具有吸附进风口、 吸附出风口、 脱附进风口和脱附出风口, 各所述活性炭过
滤装置的吸附进风口分别与过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出风口
分别与吸 附风机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排气烟囱的输入端与吸 附风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新
风过滤装置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进风口分别与加热装
置连接,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出风口分别通过脱附风机与催化燃烧装置连接, 各
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进风口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吸附出
风口分别设有第二开关阀, 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的脱附进风口分别设有第三吸附开关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662414 U
3
专利 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3-03 11:54: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