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850530.1
(22)申请日 2022.07.18
(73)专利权人 苏州市泰纹嘉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 镇
坛丘双熟村15组
(72)发明人 江雷 李承清 李雯
(51)Int.Cl.
B32B 27/02(2006.01)
B32B 27/36(2006.01)
B32B 27/06(2006.01)
B32B 9/02(2006.01)
B32B 9/04(2006.01)
B32B 3/30(2006.01)
B32B 3/28(2006.01)
B32B 3/08(2006.01)
D03D 15/283(2021.01)D03D 15/50(2021.01)
D03D 15/58(2021.01)
D03D 15/47(2021.01)
D03D 15/217(2021.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密柔性抗静电织
物, 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旨在解决冬季衣物
容易相互摩擦产生静电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要点
是: 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和底层, 面层为菱
形斜纹组织, 底层上开设有若干条沿其长度方向
阵列分布的凹槽一, 凹槽一处的面层形成下陷状
的吸湿部, 相邻凹槽一之间的底层上固定连接有
位于面层和底层之间的抗静电层, 抗静电层的两
端均与吸湿部相抵。 本实用新型通过银纤维和石
墨烯纤维来对静电朝向本面料内含水量较高的
区域进行导向, 从而减少本面料上的静电残留,
避免电到穿着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17729918 U
2022.11.04
CN 217729918 U
1.一种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1)和底层(2), 其特征在于: 所
述面层(1)为菱 形斜纹组织, 所述底层(2)上开设有若干条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凹槽一
(3), 凹槽一(3)处的所述面层(1)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4), 相 邻凹槽一(3)之间的所述底层
(2)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面层(1)和底层(2)之间的抗静电层, 所述抗静电层的两端均与吸湿
部(4)相抵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位于抗静电层下方的所述
底层(2)上开设有凹槽二(5), 所述凹槽二(5)位于面层(1)远离凹槽一(3)的一 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静电层包括导电部
一(6)和位于其下 方的导电部二(7), 所述 导电部二(7)的长度大于导电部一(6)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菱形斜纹组织为6页
综且经浮点为浮、 纬浮点为沉, 所述菱 形斜纹组织由三条三沉三浮的同面组织、 两条四浮二
沉的经面组织和一条四沉 二浮的纬面组织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菱形斜纹组织自左向
右自下而 上的组织循环 为: 沉沉沉浮浮浮、 浮沉浮浮沉浮、 浮浮浮沉沉沉、 浮沉浮浮沉浮、 沉
沉沉浮浮浮、 沉浮沉沉浮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1)通过耐磨纱
线(8)和吸湿纱线(9)经纬编织而成, 所述 耐磨纱线(8)通过若干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 所
述吸湿纱线(9)包括芯纱(11)和螺旋缠绕在芯纱(11)上的外包纱(12), 所述芯纱(11)通过
苎麻纤维(13)加捻而成, 所述外包纱(12)通过棉纤维(14)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一(6)和导电
部二(7)分别通过 银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编织而成。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29918 U
2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高密柔性抗静电织
物。
背景技术
[0002]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 绕结、 连接构成的平软片状物, 机织物是由存在交
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 针织物是 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 无纺织物是 由存在连接关
系的纱线构成的, 众多纱线构成稳定的关系后就形成了织物。 交叉、 绕结和连接使纱线能构
成的三种稳定结构关系, 使得织物保持稳定的形态和特定力学性能。
[0003]在冬季的寒冷环境中, 人们为了保暖, 常常会穿着较为厚实的衣物, 同时因为冬天
的天气较为干燥, 使得人体表 面的皮肤也异常干燥, 在 衣物的穿着过程中, 衣物会随着穿着
者的运动与穿着者的体表以及其他衣物之间进行多次摩擦, 累计电荷难以逸散, 进而产生
静电, 容易在脱下衣物时电到穿着者。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 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柔性抗静电织
物, 通过银纤维和石墨烯纤维来对静电朝向本面料内含水量较高的区域进行导向, 从而减
少本面料 上的静电残留, 避免电到穿着者。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该高密柔性抗静电
织物, 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层和底层, 所述面层为菱形斜纹组织, 所述底层上开设有若干
条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凹槽一, 凹槽一处的所述面层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 相邻凹槽
一之间的所述底层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面层和底层之 间的抗静电层, 所述抗静电层的两端均
与吸湿部相抵 。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位于抗静电层下方的所述底层上开设有凹槽二, 所述
凹槽二位于面层远离凹槽一的一 面上。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抗静电层包括导电部一和位于其下方的导电部
二, 所述导电部二的长度大于导电部一的长度。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菱形斜纹组织为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 纬浮点为
沉, 所述菱形斜纹组织由三条三沉三浮的同面组织、 两条四浮二沉的经面组织和一条四沉
二浮的纬面组织组成。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菱形斜纹组织自左向右 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
沉沉沉浮浮浮、 浮沉浮浮沉浮、 浮浮浮沉沉沉、 浮沉浮浮沉浮、 沉沉沉浮浮浮、 沉浮沉沉浮
沉。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面层通过耐磨纱线和吸湿纱线经纬编织而成, 所
述耐磨纱线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所述吸湿纱线包括芯纱和螺旋缠绕在芯纱上的外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7729918 U
3
专利 高密柔性抗静电织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8:33:07上传分享